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标识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LOGO

基地简介 基地简介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地简介 > 基地简报

敦煌学基地工作简报2008年第3期(总第35期)

2009年12月30日 01:25 点击: 次 作者: 来源:

                    教育部社科司张东刚副司长视察指导敦煌学基地

  2008
71日下午,在陈发虎副校长、社科处霍红辉常务副处长等的陪同下,教育部社科司张东刚副司长一行来到敦煌学基地,对敦煌学、西北少数民族两个兰州大学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及中亚学、区域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建设工作进行调研视察与指导工作。
  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杨建新教授、中亚研究所所长杨恕教授、经济学院院长高新才教授、管理学院院长包国宪教授等五个学科的负责人分别向张副司长汇报了各个建设发展的情况。两个基地的全体教师和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王希隆教授等都参加了座谈会。
  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就基地自2000年批准建立以来的建设发展与运行情况作了详细的汇报,特别是在科学研究、团队建设、人才培养、资料建设、学术交流、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张副司长对敦煌学基地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近年来兰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势头良好,尤其是基地建设成效显著,使人感到欣慰,他认为教育部对兰州大学重点研究基地的投入、学校强有力的支持、基地自身的艰苦努力都是富有成效的,他就基地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他指出,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重要性,科研工作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显,基地要在高校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他对基地今后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五点意见:一是继续加强团队建设,凝聚学术力量;二是加强与共建单位的合作,在创新合作机制上做大文章;三是加强理论创新,发展特色学科,准备创建中国学派,尤其是敦煌学这门国际显学,更应该统领全世界敦煌学的发展潮流,比如可以举办世界敦煌学大会等;四是注重基地文化的营造,构建良好的基地形象;五是创新基地建设标准,引领学科发展。他要求基地建设要有国际视野,全局胸怀,要在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发挥示范作用。

                     敦煌学基地两名博士后举行出站报告会

  2008
924日上午9001230,敦煌学基地举行第二届博士后出站报告会,共有两人,分别为沙武田博士《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研究》、雷玉华博士《川北地区佛教石窟和摩崖造像的调查与研究》,他们的合作导师均为郑炳林教授。参加报告会的专家委员会由敦煌研究院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李正宇研究员担任主席;委员为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施萍婷研究员、所长马德研究员、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张德芳研究员、敦煌研究院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杨富学研究员,以及博士后合作导师郑炳林教授。敦煌学基地的教师及博、硕士研究生30余人旁听了报告会。经过三个多小时紧张的答辩和热烈的讨论后,答辩委员会最终决议,对两位博士后在站期间的研究工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同意出站。
  沙武田同志长期从事敦煌石窟艺术与考古的研究,主持或完成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4部,获多项科研成果奖,在石窟研究领域表现出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其博士后报告《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研究》,是学术界首次对此期洞窟的专题研究,有填补空白的意义。报告共计16个章节,40余万字,对敦煌吐蕃期洞窟作了全面综合研究,是目前敦煌学界首次对此段洞窟的专题研究。研究报告内容比较丰富,涉及洞窟方方面面的现象与问题,诸如有洞窟形制、洞窟内容、洞窟窟主施主、艺术家、赞助环境、时代信仰、艺术风格、洞窟的功能意义,对前期洞窟的继承与对后期洞窟的影响,等等,简言之,是对一个特定时代石窟艺术史的全面考察。其中上篇为综合研究,主要旨在分析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所发生的变化与创新,最终试图回答多年来敦煌石窟研究领域内一个最基本、也是最为迫切的问题:为什么在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即在报告中所命名之敦煌石窟重构现象下篇则以个案研究为线索,分别以一个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独立的章节,以期单向突破,因为这些问题与现象构成了吐蕃统治时期洞窟研究的基本课题;下篇内容涉及对莫高窟中唐洞窟营建、与粟特美术的关系、部分经变画出现的背景意义、代表彩塑的研究、洞窟个案研究,等等,涉及的研究面较为广泛,反映出该同志对敦煌石窟的熟练掌握,以及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在每个问题的研究中都发表了个人独到的见解,表现出该同志在佛教美术和图像研究领域较高的学术造诣。
  雷玉华同志长期从事田野考古工作,主持过多项田野考古发掘和佛教石窟与摩崖造像的考古调查工作,在国内外多种杂志上发表过考古发掘、调查简报及研究论文数十篇,并与人合作出版过多本与佛教石窟和摩崖造像相关的专著。在站期间还曾到日本早稻田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进行学术交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其博士后报告《川北地区佛教石窟和摩崖造像的调查与研究》,以本人多年的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系统梳理了川北所有的石窟和摩崖造像资料,对川北佛教石窟和摩崖造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第一次应用考古学的方法建立了川北石窟和摩崖造像的年代序列,资料详实可靠,充分表现了作者诚实的工作作风和驾驭资料的能力,为四川石窟和摩崖造像的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在建立了川北石窟和摩崖造像的时空框架之后,该报告还对川北石窟的历史背景、造像源流以及部分流行题材进行了分析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证明了作者不仅有较强的田野工作能力,也有较强的综合研究能力。

                   敦煌学基地沙武田博士论文《敦煌画稿研究》
                    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

  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颁布教研[2008]1号文件《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批准2008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决定》,并公布了2008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提名,共有100篇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另有177篇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郑炳林教授指导的敦煌学基地沙武田博士学位论文《敦煌画稿研究》,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是由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并组织进行的,旨在逐步建立有效的质量监督和激励机制,推动研究生教育工作重点切实转移到提高培养质量上来,培养和激励在学博士生的创新精神,促进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脱颖而出。
  沙武田博士于19992005年间在敦煌学基地攻读硕士、博士学位,20056月获博士学位,随后继续在敦煌学基地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郑炳林教授。在学期间,他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兰州大学教务处教材建设项目、敦煌研究院院级课题等多项课题。荣获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奖、甘肃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兰州大学研究生创新人才奖、兰州大学研究生宝钢教育基金奖、兰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敦煌研究院中青年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等奖项。在《文物》、《敦煌研究》、《考古与文物》、《考古学报》、《中国藏学》、《西域研究》、《中国史研究》、《敦煌学辑刊》等20余种刊物与学术会议论文集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敦煌画稿研究》、《敦煌石窟艺术概论》、《藏经洞史话》、《敦煌文明再现》等四部。其中《敦煌画稿研究》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
  沙武田的博士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也是继去年敦煌学基地冯培红的博士论文《敦煌归义军职官制度——唐五代藩镇官制个案研究》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之后,再度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持续取得突破,这将进一步激励基地研究生崇尚优秀、追求卓越、勇于创新。

                   敦煌学基地两名博士研究生赴美国留学

  经过严格的选拔,敦煌学基地两名博士研究生张善庆、董华锋获得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留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的资助,于20089月初赴美国留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学习交流。
  张善庆是2006级博士研究生,导师为郑炳林教授,主要从事石窟艺术的学习与研究,已发表《张掖马蹄寺石窟群千佛洞第8窟礼忏活动探析》等论文多篇。他留学的单位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McIntire Department of Art, University of Virginia),指导教师为Dorothy C. Wong教授。
  董华锋是2007级博士研究生,导师为陆庆夫教授,主要从事石窟艺术的学习与研究,已发表《柏林吐鲁番文献中的〈摩尼教忏悔词〉残片译释》等论文多篇。他留学的单位是美国密西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指导教师为Shumin Bao教授和Kevin教授。
今年是国家实施建设高水平大学留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以来的第二年,也是敦煌学基地博士研究生首次获得这一项目的资助,这将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水平,促进中外学术交流。
  同时,敦煌学基地刘永明副教授也被国家留学基金委录取为即将派出的留学人员,已于9月初赴大连外国语大学培训日语,拟于明年10月作为访问学者到日本进行为期一年的学术交流。

                   敦煌学基地新招三名国外与中国台湾地区留学生

  2008
9月开学伊始,敦煌学基地又招收了三名来自美国、日本及中国台湾地区的留学生,留学生规模进一步扩大。一位是来自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邝蓝岚,一位是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的山本孝子,还有一位是来自中国台湾地区中正大学的张家豪。
此前一直在敦煌学基地留学的还有:日本龙谷大学的渡边慎吾、神户大学的田林启、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杨郁如,目前共有6位国外与中国台湾地区留学生。
  自从1998年以来,敦煌学基地招收的留学生规模已超过了30人,为海外培养了敦煌学高层次人才,也推动了基地与国外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大学之间的学术交流。这些留学生与基地师生共同研学交流,使敦煌学的视野更加开阔。

                陕西师范大学朱士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陈其泰教授
                       来敦煌学基地讲学

  应敦煌学基地郑炳林所长的邀请,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变迁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朱士光教授,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陈其泰教授,于200891113日来兰州大学讲学。
  朱士光教授是中国古都学会会长、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学科评审专家、原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变迁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中国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迁与古代都城之教学、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共12项,出版学术著作15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2007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获国家、省部及地市级奖11项,并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奖励。
  陈其泰教授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学科评审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史学史、汉代和近代学术思想史的研究。先后承担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唯物史学观与20世纪中国史学等,主要著作有《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中国近代史学的历程》、《再建丰碑——班固和〈汉书〉》、《梁启超评传》、《清代公羊学》、《史学与民族精神》、《范文澜学术思想评传》,合编有《梁启超论著选粹》、《二十世纪中国礼学研究文集》、《古史辨学说评价讨论集》,另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2008
912日上午,朱士光教授、陈其泰教授与敦煌学基地教师及博、硕士研究生进行了学术交流,由郑炳林所长主持。
9
12日下午,朱士光教授赴榆中校区教学楼A603教室作了题为中国古都学的形成与当前研究的几个重点问题的学术讲座,这也是历史学国家重点文科基地学术论坛第十四讲,讲座由郑炳林所长主持,敦煌学基地的教师、博硕士研究生与兰州大学本科生聆听了这场精彩的讲座。首先,朱教授介绍了中国古都学的形成及其古都学界、考古学界、历史文化名城学界对古都名城研究的基本概况。中国古都多达220多所,但中国古都学起步较晚,大约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80年代后期初步形成,现已趋于成熟。其中,都城考古学的学科地位较高。中国古都学的学科性质是应用理论性学科,特点是整体着眼。接着,朱教授重点就目前中国古都学发展的五个研究问题,即:中国古都起源问题、大古都标准问题、古都发展与地理环境变迁的关系问题、古都文化研究以及中国古都学的理论建设问题,向在场同学作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最后,朱教授耐心细致地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讲座圆满结束。
  9
13日下午,陈教授赴榆中校区教学楼A603教室作了一场题为新历史考证学与史观之道的学术讲座,这也是历史学国家重点文科基地学术论坛第十五讲,讲座由郑炳林所长主持,敦煌学基地的教师、博硕士研究生与兰州大学本科生聆听了这场精彩的讲座。首先,陈教授介绍了中国历史考证学各发展阶段的特点,并以黄河为例,讲述了新历史考证学与唯物史观的关系。接着,他强调,考查问题不能从个人主观意识出发,不能把问题看成是孤立的,而应把各方面材料看成是有机联系的整体。最后,他指出,学术研究应该与当代社会的发展相结合。陈先生对中国古代传统史学,既有抽象的历史哲学也有通俗的理论剖析,使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对历史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学到了史学大家的历史学研究方法。讲座结束后,陈教授还与在场学生进行亲切的交流,耐心细致地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朱、陈两位教授学识渊博、语言风趣,使聆听者如沐春风,收获良多。

                   日本神户大学百桥明穗教授来敦煌学基地进行学术交流

  应敦煌学基地郑炳林所长的邀请,2008910日,著名美术史家、日本神户大学百桥明穗教授一行3人来敦煌学基地进行学术交流。
百桥明穗教授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神户大学文学部教授、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特邀研究员。主要从事日本东洋美术史、日本古代佛教绘画史、中国佛教美术史、中日文化比较史等研究工作,研究成果丰硕。
  9
10日上午,郑炳林所长在基地会议室会见了日本学者百桥明穗教授一行,基地研究人员陆庆夫教授、杜斗成教授、刘永明副教授及留学生日本京都大学山本孝子、神户大学田林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邝蓝岚等也参加了此次交流活动。郑所长向日本客人简要介绍了敦煌学基地近年来的建设发展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基地的对外学术交流工作,双方就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交换了意见。随后,百桥教授等参观了基地资料室、阅览室,并与研究生进行了讨论交流。此前,百桥明穗教授曾应杜斗城教授的邀请,曾到敦煌学基地进行学术访问,并作了学术讲座。此次再度来访,对于推进双方在佛教艺术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