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标识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LOGO

基地简介 基地简介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地简介 > 基地简报

敦煌学基地工作简报2006年第2期(总第26期)

2009年07月24日 00:00 点击: 次 作者: 来源:

美国耶鲁大学韩森教授应邀来本所讲学
 
  应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邀请,美国耶鲁大学韩森教授于2006年5月6日至8日来我校进行学术访问。韩森教授是美国著名的汉学家,福布赖特访问学者,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交流教授,对敦煌学和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研究颇有较高的兴趣和造诣。韩森教授在兰州大学访问期间为我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了题为《哥伦布与郑和谁是真正的探索者》和《从考古资料看丝绸之路贸易》的学术讲座。具体讲座情况如下:
  6日晚7时,在榆中教学楼A区302为广大师生作了题为《哥伦布与郑和谁是真正的探索者》的报告。韩森教授的本次报告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共分为导言、郑和下西洋的性质、关于哥伦布的4个问题和结论等四方面。报告中,韩森教授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深刻阐述了自己认为“哥伦布是一位真正的探索者而郑和不是”的观点。韩森教授汉语流利,熟知中国典故,讲授风趣幽默,并与在场同学形成了良好互动,场面十分热烈。
  8日早9时,在敦煌学研究所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从考古资料看丝绸之路贸易》的专题讲座,并和研究生们就目前学术界的热点“粟特人”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对于开拓研究生的视野大有益处。
  韩森教授的讲学体现了西方学者在历史研究工作中独特的思路和视角,这对同学们拓展历史的视野,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罗丰研究员应邀来本所讲学
 
  应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的邀请,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罗丰研究员于2006年5月7日至12日来我校讲学。罗丰研究员长期以来主持了固原地区的粟特人墓葬的考古发掘,是考古学、中外关系史领域的著名专家。他的代表作有《固原南郊隋唐墓地》(文物出版社,1996)和《胡汉之间——“丝绸之路”西北历史考古》(文物出版社,2004)。
  罗丰研究员5月8日晚在榆中校区教学楼A区302为本科生做了题为《固原北朝墓葬考古对中国考古的贡献》的专题讲座,演讲用他展示了大量的资料图片,其中有很多还是尚未发表的第一手考古图片,讲解了固原的墓葬考古形制、发掘意义等问题。
中古时期西北地区的北方少数民族皆可用“胡”称之,然而特指的所谓“胡人”,多半就是中亚的昭武九姓——粟特人。罗丰研究员是国内研究这一问题的专家,5月9日至12日,罗丰研究员敦煌学研究所学术报告厅做了与“粟特人”研究相关的讲座:1、《六胡州粟特人墓葬考古发现》,2、《北朝隋唐的考古发现——以丝绸之路重镇固原为中心》,3、《现代学术与考古学的兴起》,4、《胡汉之间》,5、《关于中国考古学研究取向的思考》等。
  罗丰研究员长期丛事文物考古工作,经验丰富,在报告中大量引用实证,重视二重证据法的运用,使得这次讲学十分精彩,在学生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研究生们在本次报告中受益匪浅。
 
武汉大学陈国灿教授应邀来本所讲学
 
  应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邀请,武汉大学陈国灿教授于2006年6月5日至9日来本校讲学。陈国灿教授系武汉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著名的吐鲁番文书研究专家和唐史专家,曾在日本、美国、俄罗斯多国担任访问学者,并亲自参加了吐鲁番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在唐史、西域史、中西交通史等方面建树颇丰。在兰州大学访学期间,陈国灿教授主要为历史文化学院和敦煌学研究所本科生及研究生作了题为《火焰山下的古代文明》和《略论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中的史学断代问题》。
  6日晚7点,陈国灿教授在榆中校区教学楼A区407室为广大师生作了题为《火焰山下的古代文明》的学术报告。陈国灿教授从火焰山的外形特征和玄奘西行取经的路线讲起,兼及历史遗存和文物古迹,指出吐鲁番盆地是一片历史悠久的土地,距今3000年前已经有人类居住,它历经汉、前凉、唐、元深刻的历史烙印。在报告中陈教授详尽地介绍了吐鲁番盆地古城遗址,简介了吐鲁番盆地十余座古城遗址,详述了在我国和世界考古界都有深远的影响高昌古城、交河故城等遗址;在报告中陈教授还对珍贵的吐鲁番文书资料和吐鲁番出土文物进行了全面的叙述,指出吐鲁番文书更以其独特的学术价值为世人所珍视,对研究古人日常生活和古代字形、造字都十分重要。而吐鲁番盆地出土的大量文物,包括彩绘、彩塑、绢画、佛窟等,是古代中西交通的生动写照,为我们留下了独特的文明风景。陈教授的演讲激发了同学们浓厚的兴趣。
  7日早9点,为历史文化学院和敦煌学研究所研究生作了《略论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中的史学断代问题》的专题讲座,陈国灿教授分别从文书出土的背景、文书的书法风格、职官和律令制度、特定时期的特殊用词、文书正背面的关系等方面,对敦煌吐鲁番文献的断代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释。
  陈国灿教授为敦煌吐鲁番研究倾注了毕生心血,使同学们深受启发和激励。
 
常州东林寺主持释大敬法师应邀来本所讲学
 
  应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的邀请,常州东林寺主持、扬州大学佛学研究所研究员释大敬法师,于2006年5月21日至23日来我所进行学术访问活动。大敬法师长期从事儒学与佛学研究,致力于传统文化的推广工作,学有传承,成绩卓著,主要学术成果有《论语讲要》、《中庸讲要》等。在兰州大学访学期间,大净法师分别于2006年5月21日和23日进行了两次演讲。
  5月21日,大净法师做了题为“佛教戒律的研究”的报告,首先谈了佛教的目的为“建国军民、教学为先”,而佛教教学的目的是求智慧,即恢复我们就近圆满的智慧。佛教教学的方法与手段是通过“戒、定、慧”三个中心来实现的,慧是目标,定是枢纽,戒是手段。
接着分别讲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讲到了佛教经典与佛教造像之间的关系。
  5月23日,大净法师为做了题为“佛教与儒家的孝道”的讲演,主要阐述了儒家经典中的孝道理念与佛教的关系。
  大净法师的演讲报告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以简明精炼的语言阐释了佛教文化博奥的知识,为学生们开启了一道智慧的法门。
 
敦煌学基地黄维忠、魏迎春 王兰平三位博士研究生
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支助
 
  在200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申报过程中,敦煌学研究所博士生黄维忠申报的“佛教与吐蕃社会”、魏迎春的“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清规戒律演变研究”、王兰平的“唐代敦煌汉文景教写经研究”获准立项为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这是继兰大敦煌学研究所博士生冯培红2000年“敦煌归义军职官制度研究”、2003年沙武田“敦煌纸本画研究”和高启安“敦煌饮食文化研究”、2004年黑维强的“敦煌社会经济文献词汇研究”、2005年陆离的“吐蕃统治河陇西域时期制度研究”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之后,敦煌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获得的又一次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这标志着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博士生的培养水平,也标志着兰大敦煌所在敦煌文献、语言文字、佛教及石窟艺术等方面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2006届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
 
  (一)、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会
  2006年5月30日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2006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在兰大一分部衡山堂敦煌所会议室举行。这次参加答辩的硕士研究生共有8名:李宗俊、魏郭辉、高原、崔峰、刘少霞、彭建兵、石坤、王百岁,答辩委员会成员由王三北、郑炳林、陆庆夫、杜斗城、王冀青等五位教授组成,王三北教授由答辩委员会主席担任,答辩人、指导教师及论文题目分别为:
  1、答辩人:李宗俊,指导教师:陆庆夫教授,论文题目:《唐前期河西军事地理研究》。
  2、答辩人:魏郭辉,指导教师:陆庆夫教授,论文题目:《唐五代宋初中印僧侣交往研究——以敦煌文书为中心》。
  3、答辩人:王百岁,指导教师:陆庆夫教授,论文题目:《唐蕃战争新探——兼论唐蕃关系》
  4、答辩人:高原,指导教师:王冀青教授,论文题目:《唐代马球运动考——兼述敦煌文献马球资料》。
  5、答辩人:石坤,指导教师:王冀青教授,论文题目:《斯坦因喀拉浩特遗址所发掘诸废墟及其出土文物对应关系研究》。
  6、答辩人:崔峰,指导教师:杜斗城教授,论文题目:《北周民众佛教信仰研究》。
  7、答辩人:彭建兵,指导教师:杜斗城教授,论文题目:《敦煌石窟早期密教状况研究》。
  8、答辩人:刘少霞,指导教师:郑炳林教授,论文题目:《敦煌汉文医书中的巫术初探》。
  经过紧张的提问和回答,最后答辩委员会一致投票通过,并建议授予以上八位同学硕士学位。
 
  (二)、博士研究生论文答辩会
  2006年6月3日至5日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2006届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在兰大一分部衡山堂敦煌所会议室举行。这次参加答辩的硕士研究生共有8名:许建平、金身佳、敏春芳、王兰平、崔红芬、李应存、杨森、唐晓军。此次答辩因人数较多,共分四场次进行,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场:答辩委员会成员由张涌泉、陈国灿、李正宇、郑炳林、陆庆夫、李并成、马德共七位教授和研究员组成,张涌泉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人、指导教师及论文题目分别如下:
  1、答辩人:许建平(同等学历申请博士学位),指导教师:郑炳林教授,论文题目:《敦煌经籍叙录》。
  2、答辩人:金身佳(2003级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陆庆夫教授,论文题目:《敦煌写本宅经葬书研究》。
  3、答辩人:敏春芳(2003级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郑炳林教授,论文题目:《敦煌愿文词汇研究》。
 
  第二场:答辩委员会成员由张涌泉、陈国灿、李正宇、郑炳林、陆庆夫、李并成、马德共七位教授和研究员组成,陈国灿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人、指导教师及论文题目分别如下:
  1、答辩人:王兰平(2003级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郑炳林教授,论文题目:《唐代敦煌汉文景教写经研究》。
  2、崔红芬(2003级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郑炳林教授,论文题目:《西夏时期的河西佛教》。
 
  第三场:答辩委员会成员由陈国灿、李正宇、郑炳林、王道坤、赵健雄共五位教授和研究员组成,陈国灿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人、指导教师及论文题目如下:
  1、答辩人:李应存(2003级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郑炳林教授,论文题目:《敦煌写本医方研究》。
 
  第四场:答辩委员会成员由陈国灿、樊锦诗、李正宇、郑炳林、陆庆夫、马德、王兴先共七位教授和研究员组成,陈国灿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人、指导教师及论文题目分别如下:
  1、答辩人:杨森(2002级博士研究生),指导老师:樊锦诗研究员、郑炳林教授,论文题目:《敦煌家具研究》。
  2、答辩人:唐晓军(2002级博士研究生),指导老师:樊锦诗研究员、郑炳林教授,论文题目:《甘肃古代石刻文献研究》。
  经过紧张的提问和回答,最后答辩委员会一致投票通过,并建议授予以上八位同学博士学位。
 
杜斗城教授编辑的《正史佛教资料类编》出版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杜斗城先生编辑的《正史佛教资料类编》,在教育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资助下,由甘肃文化出版社于2006年6月出版。《正史佛教资料类编》一书主要依据中华书局标点本二十四史,分门别类辑录有关佛教资料,全书共分通论、人物、塔寺、议论、事迹、敬佛、教令、经籍、出尼、毁佛等十大类,下列子目,部分资料后编者杜斗城还加有按语。
  研究中国佛教史,目前我们使用最为常见的是《大藏经》,经藏之外还有很多重要的资料,如敦煌文献和正史佛教资料。敦煌文献已经刊布,而作为正史中的佛教文献资料,由于淹没在浩瀚的正史之中,利用起来非常困难,杜斗城教授的这一成果,为我们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很大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