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标识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LOGO

基地简介 基地简介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地简介 > 基地简报

敦煌学基地工作简报2008年第4期(总第36期)

2009年12月30日 01:28 点击: 次 作者: 来源:

                     

教育部社科司杨光司长视察敦煌学基地


  2008年12月1日,教育部社科司杨光司长一行二人,在兰州大学党委书记王寒松,副书记、副校长甘晖的陪同下,视察了我校的两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敦煌学研究所和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并出席了在敦煌学基地会议室召开的座谈会,座谈会由甘晖主持。
  座谈会上,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杨建新教授和中亚研究所所长杨恕教授就基地和研究所的建设与发展情况作了汇报。
  杨光司长在听完汇报后作了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了两个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他指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繁荣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兰州大学高度重视基地建设工作,基地在九年中做了扎实的工作,成绩斐然,充分发挥了其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是全国151所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与发展的“缩影”。他对重点研究基地的发展提出了七点建议:一是凝炼学科方向,形成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研究方向;二是拓展研究领域,不断满足学科建设与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三是瞄准国际前沿,把立足学术前沿、争创国际一流水平作为基地建设的重要目标;四是注重后备人才队伍的培养,实现科研与人才培养的协调发展,这也是基地的重要职能之一;五是科学研究要突出重点、创新研究,产出精品传世之作;六是善于应用先进技术,创建文科实验室,创新研究手段;七是把科学问题作为科研组织机构的核心,创新科研组织形式。他表示,教育部社科司会继续支持兰州大学的基地建设,支持兰州大学的发展。
  王寒松书记代表兰大感谢教育部社科司对我校的关心和支持,并表示学校将进一步促进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按照基地的建设标准,认真研究落实基地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

               

王寒松书记、陈发虎副校长到敦煌学基地调研


  2008年12月3日下午,兰州大学党委书记王寒松,副校长陈发虎来到敦煌学基地进行调研,与敦煌学研究所、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两个重点研究基地及经济学院、管理学院、中亚研究所等单位的负责人和部分专家进行了交流。调研会由社科处处长霍红辉主持,敦煌学基地郑炳林所长、陆庆夫教授、伏俊琏教授、冯培红教授等人和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杨建新教授、经济学院院长高新才教授、管理学院院长包国宪教授、中亚研究所所长杨恕教授,以及重点处张振国处长、人事处于安丽处长、研究生院李兴业副院长、国资处处长及社科研霍红辉处长等学校职能部门的同志参加了这次调研会。
  首先,霍红辉处长介绍了学校领导来基地调研的目的,这次调研工作主要针对重点研究基地的评估与新基地的申报。他就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概况、基地建设与管理、基地集中反映的主要问题、校内重点培育基地建设计划等四个方面作了详细汇报。然后,两个重点研究基地进行了工作汇报。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杨建新教授分别就基地建设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困难向学校领导作了汇报,特别就基地与学院的关系、提高基地自主权、扩大建设用房等问题提出了意见。之后,三个拟申请基地也对拟建基地的筹备与建设情况作了汇报。
  陈发虎副校长重点介绍了学校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与管理实施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情况。王寒松书记充分肯定了基地的建设工作和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基地建设与管理首先需要思想观念的不断解放和管理手段的创新,要把适应国家的发展需要作为基地建设的出发点,基地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具体工作都要围绕基地的建设标准来进行。培育新的团队要突出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大主题,按照国家的大部署、大导向,立足自身特色,着眼于提升兰大对国家的贡献率。王书记还对基地建设中的存在的困难要求各职能部门逐一作了答复,如在研究生招生自主权、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自主权等方面,要求各职能部门本着“把事做成”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切实推动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基地建设要兼顾依托学院的实际情况,实现基地与依托学院的协调发展。他最后强调,学校有关部门要继续发挥主观能动性,依托现有资源,克服困难促进文科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这次调研活动是在明年初举行基地评估与新一轮基地申请之前举行的,学校领导会同基地、职能部门针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为基地迎接评估乃至长远发展解决了障碍、指出了方向。

                   

敦煌学基地齐陈骏教授举行学术讲座


  2008年10月30日下午2时,兰州大学敦煌学学科创始人、敦煌学基地前所长、《敦煌学辑刊》主编齐陈骏教授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明远楼320室举行了一场题为“河西走廊与敦煌学”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敦煌学基地冯培红教授主持,榆中校区的本科生和部分医学校区的大四学生聆听了这次讲座。
  讲座伊始,齐教授介绍了兰州大学敦煌学学科创立的历史机缘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发展条件。接着,他又详细阐释了河西走廊与敦煌学的关系,他认为,所谓敦煌学是包含莫高窟佛教艺术和藏经洞遗书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西汉时,汉武帝雄才伟略、远见卓识,河西走廊成为了重要战略、战备储备地区,对沟通西域与中原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敦煌学产生于河西走廊,其研究也是对河西走廊研究的一部分。之后,齐老师又简单介绍了自己在敦煌学、河西史领域的学术研究,提出要从历史的角度去研究河西走廊乃至整个丝绸之路,探索如何开发、保护河西走廊历史文化与敦煌学。他还建议研究敦煌学势必要走出书斋,去探索研究克服身处西部的弱势条件,以西部雄厚的历史条件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基础,“吃西北饭,做西部文章”。最后,他针对佛教中国化在魏晋南北朝的发展、西北少数民族文字研究等问题,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作了详细的解答和耐心的交流。
  齐教授在讲座之中,始终强调学习历史的作用是博古通今、明辨是非,希望兰大学生能秉承老一辈学者的优良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

               

敦煌学基地刘永明副教授参加“道教与养生”学术研讨会


  2008年12月10 —11日,“道教与养生”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圆玄道观举行。国家宗教局局长、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叶小文,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周镇宏,副省长雷于蓝,省政协副主席温兰子出席了会议,来自大陆、香港、台湾地区的道教界、中医学界、学术界的近60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
  道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贵生,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重视生命的健康长寿;道教擅长于医疗和养生,有着源远流长的养生传统并总结出了系统的、丰富的、行之有效的养生学术,值得我们大力挖掘。本次研讨会主题为“道教养生学的理论与实践”,具体包括“道教养生学的源流”、“道教养生与饮食起居”、“道教养生与身心保健功法”、“道教养生与中医学”、“道教养生经验交流”等五大议题。这是第一次汇聚了道教界、学术界与中医学界的学者专家就共同的议题所召开的学术研讨会,大会共收到论文70余篇。在研讨会上,与会代表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分别就道教养生文化的研究、发展、开发、利用以及道教与中医药学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见解。与会代表认为,道教养生学具有丰富的内涵,至今仍然具有着很大的应用价值。本次会议的召开使大家对道教养生的研究和推广充满了信心。
  敦煌学基地刘永明副教授应邀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提交了《从敦煌遗书看早期道教的医药学贡献》学术论文,并作了发言。刘永明认为,道教对医药学作出了重要贡献,道教医药学对传统医学有着巨大的影响,道教医药学还具有自己独到的特色。比如,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形成的重要依据《汤液经法》出自道教的前身黄老道士之手,并对汉晋医学产生了巨大影响;道教炼养学促进了道教对医药学的探索。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道教协会、广东省道教协会共同主办,广东圆玄道观承办,香港道教联合会、香港圆玄学院协办。此次研讨会也是广东省道教协会举办的第四届万缘法会暨圆玄道观十周年庆典活动系列活动。

                 

日本早稻田大学肥田路美教授、滨田瑞美讲师来敦煌学基地讲学


  应敦煌学基地郑炳林所长邀请,2008年11月12日—13日,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肥田路美教授来敦煌学基地讲学。肥田教授是日本著名佛教美术史专家,现任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学术振兴会学术机构研究中心专门研究员。其学术成果有《中国四川唐代摩崖造像——蒲江•邛崍地区調査研究報告》、《仏教美術からみた四川地域》、《中国四川省石窟摩崖造像群に関する記録手法の研究及びデジタルアーカイヴ構築》、《浄瑠璃寺と南山城の寺》等著作,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近百篇。
  13日上午,肥田教授在一分部衡山堂504基地会议室作了一场题为“唐代菩提伽耶金刚座真容像的流布”的学术讲座,由郑炳林所长主持,早稻田大学滨田瑞美讲师翻译。她主要从文献和实物两个方面,分析了唐代菩提伽耶金刚座真容像的实质内涵,认为菩提伽耶金刚座真容像意味着传说中出于弥勒菩萨之手,而表现的宛然如在型姿,其像在中国的摹刻和流布与弥勒信仰相关联。初唐赴印度求法与巡礼的佛教徒们怀着炽热心情,礼拜供养菩提伽耶金刚座真容像并带回其图像粉本。7世纪后半叶8世纪末前后,中国一度流行的施降魔印佛像,显著地受到菩提伽耶金刚座真容像造型影响,同时融入中国创意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过去倾向比定为密教尊像的装饰佛像,其原形亦由来于菩提伽耶金刚座真容像,装饰的真正含义在于表述供养者的恭敬之心。
  下午,肥田教授前往榆中校区,在东区教学楼A307室为兰大本科生作了一场题为“奈良国立博物馆所藏刺绣释迦如来说法图的制作地和主题”的学术讲座,仍由滨田讲师担当翻译。她介绍说,刺绣释迦如来说法图现收藏于京都劝修寺,构图的中心为身着红袈裟,端坐于宝树、宝盖下之狮子座上的释迦牟尼佛。佛的周围聚有菩萨、十大弟子以及俗众,在云上有奏乐的天人与骑乘飞鸟的神仙。主要描述释迦牟尼为众弟子说《法华经》的场景。刺绣的底布采用白色的平织绢布,灵活使用相良绣、锁绣等刺绣技巧,形状针脚变化使作品生动形象极富立体感。她通过对刺绣佛像进行的细致调查和研究,并与中国敦煌壁画、龙门浮雕及日本法隆寺金堂壁画进行比较,认为该作品为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约7世纪七八十年代),大概是宫廷作坊制作的具有中央画风的珍稀资料;主题很可能表现了佛在忉利天上为母说法的场景,印度图像因素与中国传统孝道思想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底本精心设计与绣工的高超技艺实现完美统一,是亚洲文化精华的时代画卷。最后,肥田教授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关于佛像坐相、饰品的问题,达到很好的交流效果。

                  

美国缅因学院徐淦教授来敦煌学基地讲学


  应敦煌学基地长江学者、艺术学院院长宁强教授和基地郑炳林所长的邀请,2008年12月,美国缅因学院徐淦教授来敦煌学基地讲学。
徐淦教授在一分部衡山堂504基地会议室作了一场题为“中国肖像艺术进入当代建筑”的学术讲座,由宁强教授主持,敦煌学基地郑炳林所长及青年教师、博硕士研究生聆听了这场讲座。
  徐教授首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建筑艺术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说起,指出了贝氏在建筑设计中受到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影响;然后谈到了日本Miho博物馆的建筑风格与建筑艺术,指出了融自然为一体的建筑设计风格使这座博物馆成为当代最具魅力的一座建筑。他分析了中国古代肖像画艺术是如何进入到当代建筑艺术中的。在讲座过程中,同学们纷纷提问,探讨了艺术与建筑、敦煌艺术等方面的问题。徐教授学识渊博、语言风趣,使聆听者如沐春风,收获良多。

                     

敦煌学基地举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2008年11月30日下午,敦煌学基地举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共有2人参加了本次答辩。
  一位是魏迎春,她的论文题目为《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教团戒律清规研究》,指导教师为郑炳林教授。答辩委员会主席由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田澍担任,委员有西北民族大学王兴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德芳、西北民族大学唐景福、西北民族大学王继光教授。
  另一位是李强,他的论文题目为《敦煌写本〈籯金〉研究》,指导教师为郑炳林教授。答辩委员会主席由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田澍担任,委员有西北民族大学王兴先教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德芳、西北民族大学唐景福、兰州大学伏俊琏、西北民族大学王继光、西北民族大学赵学东教授。
  经过严肃认真的答辩,以上同学都顺利地通过了学位论文答辩。

                   

敦煌学基地2007级硕士生段园园同学被香港浸会大学批准赴该校林思齐研究所学习交流

                       
  2008年10月,敦煌学基地陆庆夫教授指导的2007级硕士研究生段园园同学被香港浸会大学批准为“驻校研究生奖学金(Resident Graduate Scholarship,RGS)”的资助,将于2009年2月9日至7月8日赴该校林思齐研究所进行为期5个月的交流学习,从事丝绸之路景教研究。
  香港浸会大学林思齐研究所设置RGS奖学金,用于资助其合作院校的研究生从事东西方文化相关课题的研究。一般在该校进行一学期或一年的交流学习。RGS奖学金资助项目包括赴港旅费、在港生活费、资料费、教授指导费、住宿费及保险费等。此前,基地博士研究生王兰平同学已获得该资助,从事敦煌汉文景教文献研究。这次,段园园同学再次获得资助,加强了兰州大学与香港浸会大学的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