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标识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LOGO

基地简介 基地简介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地简介 > 基地简报

敦煌学基地工作简报2007年第1期(总第29期)

2009年07月24日 00:00 点击: 次 作者: 来源:

第一位敦煌学博士后顺利出站
 
  2007年1月3日上午,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进行了第一届博士后出站报告的评审工作。博士后研究人员刘永明,提交了20余万字的出站报告《唐五代宋初敦煌道教的世俗化研究》。为了将博士后培养工作做的更好,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基地专门成立了全部由校外专家组成的博士后工作评议委员会,由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导师陈国灿先生任评议委员会主席,委员包括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导师赵逵夫先生,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导师施萍婷先生,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导师伏俊琏先生,西北民族大学宗教研究中心唐景福教授,同时还邀请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研究所邓文宽研究院进行了书面通讯评议。
  评审工作在严肃而活跃的学术气氛中展开,首先评议委员会听取了刘永明本人的博士后工作汇报,随后依次由每一位专家围绕出站报告内容提出问题,进行了现场的问答和讨论。
  在研究报告中,刘永明同志首先将敦煌文献中的术数占卜文献纳入敦煌道教的研究视野,发现和挖掘其中特有的道教文化内涵,于是扩大了资料的运用范围;同时,充分利用《道藏》及其他文献资料解读有限的敦煌道教文献中隐含的丰富内涵。报告首先对部分与道教相关和密切相关的敦煌文献进行了考察。指出有些文献应纳入道教文献之列;还有不少文献中穿插着丰富的道教内容,是从事敦煌道教研究不可忽视的资料。然后以唐五代宋初敦煌道教的世俗化发展历史为研究的主线,对敦煌地区在唐五代宋初时期这一截然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敦煌道教的历史演变和具体情状进行了考察。研究认为,初盛唐时期道教得到政权力量的大力支持,是敦煌道教的繁荣时期,其时以经教化道教为主要存在方式;吐蕃时期由于遭受吐蕃政权的打击压制,经教化道教从此消沉,而道教法术则在比较隐秘的状态下继续传承,且有反对吐蕃统治的倾向,此期道教衰而不亡;归义军时期道教虽然从吐蕃统治下解脱出来,但未能得到归义军政权的大力支持,所以道教总体上在自由发展中走上了全面世俗化之路;另外,研究还就敦煌地区的道观等问题考察推出了不同于学界共识的观点。报告还重点就敦煌道教的世俗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道教与占卜关系的考察分析了道教向占卜的渗透和敦煌占卜的道教化问题;通过对敦煌《发病书》的研究揭示了敦煌的宗教医病活动所显示的道教特征,以及道教与民间宗教之间的复杂交织关系;通过对具注历日中道教内容的研究,揭示了道教进一步向民俗和社会生活的渗透;通过对佛教信仰中的佛道融合内容的考察,揭示了道教向佛教的渗透和佛教的中国化特征,等等。从这些研究中反映出了道教世俗化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步伐,以及道教作为本民族文化的根本特质和深远影响。同时,研究中对相关文献本身进行了细致的考察,揭示了文本形成的地方性因素。
  最后经评议委员会讨论认为,刘永明的研究报告《唐五代宋初敦煌道教的世俗化研究》“采用历史学和宗教学的方法,注重个案化的、力求深入的考察。资料丰富,论证精详,结论可靠,开掘深入,创获颇多,扩大了敦煌道教的研究视野,就唐五代宋初的敦煌道教历史得出了更加明晰的认识,将敦煌道教的世俗化问题作了具体的落实,将道教与佛教、民间宗教、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剖析。这些均有力地推进了敦煌道教的研究。” 并认为这是一篇优秀的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
  刘永明是敦煌学基地招收的第一位博士后研究人员,200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主要致力于道教研究,2004年初进入敦煌学基地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敦煌学研究所所长、博士导师郑炳林教授。
  对于本次博士后出站工作,《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甘肃日报》、《兰州晚报》等媒体作了报道。
 
附:
“中国培养的第一个敦煌学博士后出站” (《光明日报》2007年1月4日第1版)
新华社兰州1月3日电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博士后出站研究工作报告会3日在兰州举行,青年学者刘永明用两年多时间完成的《唐五代宋初敦煌道教的世俗化研究》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肯定,顺利出站。刘永明有幸成为了中国培养的第一个敦煌学博士后。
敦煌道教文献是敦煌文献的重要组成,也是敦煌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专家组在当天的评议中认为,刘永明在该领域的研究不但有创造性,而且扩大了敦煌道教的研究视野,推动了敦煌学发展。
当然,除了学术本身之外,刘永明的顺利出站,对于中国敦煌学人才梯队合理建立意义也相当深远。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说,过去中国只有敦煌学方向的硕士、博士人才的培养,敦煌学博士后流动站的设立和第一个博士后人才出站,使得这一人才培养层次更加完整,表明中国不仅可以培养出更高水平的敦煌学人才,而且有利于相关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将敦煌学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
2003年底,兰州大学获准设立中国第一个敦煌学博士后流动站。当时在中国有关敦煌学人才的培养单位中,只有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具备设站相关条件。
 
 
第一位外籍敦煌学博士诞生
 
  2007年2月9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培养的第一位外籍敦煌学博士研究生顺利通过了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这位外籍敦煌学博士是韩国青年学者、画家徐勇。他提交的博士论文题为《敦煌壁画材料研究》。
  徐勇,45岁,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东洋画系毕业后来中国留学,曾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进修(水印版画专业),获壁画系硕士学位。1998年兰州大学敦煌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建立之后,他是第一批考入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之一,1999年正式进入兰大学习。求学期间,徐勇曾经在敦煌石窟考察临摹壁画8年时间,经过潜心研究,他用中文撰写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在论文答辩中,答辩委员会对徐勇的研究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该论文资料丰富、结构严谨、研究方法新颖,对推动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最后一致同意徐勇通过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其博士学位。
  徐勇曾为韩国KBS\SBS等电视台做丝绸之路佛教艺术与敦煌学电视片,为韩国著名的敦煌壁画专家,曾被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聘为客座教授、被韩国同德女子大学绘画系聘为教授、是韩国敦煌学会会员。在论文答辩结束后,徐勇表示,自己一定要把敦煌学的研究持续做下去,并尽可能在韩国从事敦煌学的介绍和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