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标识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LOGO

基地简介 基地简介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地简介 > 基地简报

敦煌学基地工作简报2004年第2期(总第18期)

2009年07月24日 00:00 点击: 次 作者: 来源:

《麦积山石窟艺术文化论文集》出版
 
  由郑炳林教授、花平宁研究员主编的《麦积山石窟艺术文化论文集》,是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于2002年7月联合召开的“麦积山石窟艺术与丝绸之路佛教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共收论文66篇,以及郑炳林教授所写的序和甘肃省人民政府秘书长孙公平先生、兰州大学校长李发伸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秘书长柴剑虹教授在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本论文集主要收录的关于麦积山石窟、佛教艺术、敦煌学、中国其他地区石窟、丝绸之路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其中,以麦积山石窟、敦煌学研究论文为主,共收麦积山石窟方面的论文30篇,中华书局柴剑虹教授的《从麦积山石窟艺术看丝路佛教文化的特质》、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齐陈骏教授的《从麦积山“寂陵”谈西魏时期关陇地区的文化融合》二文从宏观的角度考察了麦积山石窟与西北地区佛教文化、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郑炳林教授的《麦积山与乙弗后有关之洞窟》、台湾中国文化大学陈清香教授的《麦积山10号造像碑的图像源流与宗教内涵》为代表的大多数论文则对麦积山石窟及造像碑进行了微观细致的考证;大足石窟研究所宋朗秋研究员的《陇南麦积山石窟与巴蜀石窟》、南京艺术学院费泳博士的《四川南朝造像对麦积山的影响及传播》、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李晓红女士的《试论麦积山北朝石刻造像与青州石刻造像所受南朝之影响》等论文则将麦积山石窟与南方石窟、青州石刻等进行了对比研究。另外,关于敦煌学方面的论文有16篇,中国其他地区的石窟研究论文十余篇。
  这本论文集是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召开的丝绸之路石窟寺与佛教文化系列研讨会论文集中的第二本,此前已经出版了《敦煌佛教艺术文化论文集》一书,故本书是继敦煌石窟之后对麦积山石窟的讨论、研究,这将推动甘肃省石窟寺艺术与佛教文化的研究,扩展了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的研究领域,将敦煌学的研究辐射到丝绸之路其他石窟寺,同时也推动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的学术研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敦煌往事》系列丛书第一辑出版
 
  早在2002年8月,为出版高质量的敦煌学学术丛书,推动敦煌学的学术研究,民族出版社与敦煌学基地就敦煌学丛书出版事宜举行了专门的座谈会,现在由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主编的敦煌学丛书“敦煌往事文丛”于2004年5月由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丛书是一套介绍敦煌及敦煌学的通俗读物,也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的基地项目成果,中国敦煌研究院、民族出版社为此书的出版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丛书第一辑由七本著作组成,分别为:《藏经洞史话》(沙武田/著)、《探险与盗宝》(王兰平、奉继华/著)、《敦煌落蕃旧事》(赵晓星/著)、《敦煌菩萨漫谈》(魏迎春/著)、《敦煌高僧》(屈直敏/著)、《敦煌饮食探秘》(高启安/著)、《敦煌历史人物》(吴越/著),共一百余万字。丛书的作者主要是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的青年教师和在读博士生。
  本丛书写作的目的就在于普及敦煌学。主编郑炳林先生在《〈敦煌往事文丛〉缘起》中说:“敦煌文献内容丰富,敦煌石窟艺术绚丽多彩,经过一个世纪中外学者的研究,敦煌学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敦煌学的普及上直到目前仍然是阳春白雪、和者盖寡,敦煌学似乎只是敦煌学者自己圈内的学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敦煌学永远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谜。”为此,由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牵头推出了这套敦煌学通俗读本丛书,为弘扬国粹,传播敦煌文化,尽了一份敦煌学人应尽的责任。
从整体上看,这套丛书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选题好,其中不少题目都是以前介绍敦煌学的书籍从未涉及过的,有的甚至是近年来敦煌学研究的前沿问题。
  二是文字浅显易懂,并配有几百幅生动形象的图片。这是通俗读本有别于学术著作的显著特征。通俗读本针对的是众多的只具备基本常识甚至缺乏常识的读者,所以文字浅显、语言流畅、内容引人入胜就显得特别重要。本丛书除了以题目吸引读者以外,更注重良好的写作技巧,以优美的文字、扣人心弦的情节吸引广大的读者。
  三是兼顾学术性。丛书的基调虽是通俗性,但吸收了敦煌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体例清楚,史料详实,分门别类的介绍了敦煌的历史、人物、佛教艺术、饮食文化等内容,即使作为敦煌学的入门读物也是合适的。
 
 
敦煌学基地博士研究生黑维强副教授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词语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
 
  在200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申报过程中,敦煌学研究所博士生黑维强副教授申报的《敦煌社会经济文献词汇研究》获准立项为一般项目,这是继兰大敦煌学研究所博士生冯培红2000年“敦煌归义军职官制度研究”、2003年沙武田的“敦煌纸本画研究”、高启安的“敦煌饮食文化研究”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之后,敦煌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获得的又一次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这标志着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博士生的培养水平,也标志着兰大敦煌所除了在敦煌文献、石窟艺术等研究之外,在敦煌学的语言词汇研究方面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敦煌学基地2004届博、硕士研究生举行学位论文答辩会
 
  2004年5月26日,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2004届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在兰大一分部衡山堂敦煌所会议室举行。这次参加答辩的博士研究生共有3名。
  上午9点至12点,举行了冯培红同学的博士论文答辩会。北京大学历史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荣新江教授主持了本次论文答辩,其他答辩委员为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李并成教授、敦煌研究院李正宇研究员、敦煌研究院施萍婷研究员、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陆庆夫教授。答辩人冯培红同学系 1999级博士研究生,导师为郑炳林教授、施萍婷研究员,其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敦煌归义军职官制度——唐五代藩镇官制个案研究》,共44万字,利用敦煌文献、石窟题记,并结合传世史籍,以建节敦煌的归义军政权为个案,对唐五代藩镇职官制度进行了考证与研究。
  下午2:30至6点,举行了屈直敏、王晶波两位同学的博士论文答辩会。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赵逵夫教授主持了本次论文答辩,其他答辩委员为北京大学历史系荣新江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李并成、敦煌研究院李正宇研究员、敦煌研究院施萍婷研究员、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郑炳林教授、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陆庆夫教授。答辩人屈直敏同学系2000级博士研究生,导师为郑炳林教授、施萍婷研究员,其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敦煌本类书〈励忠节钞〉研究》。答辩人王晶波同学系2001级博士研究生,导师为施萍婷研究员、郑炳林教授,其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敦煌写本相书研究》。
  经过紧张的提问和回答,最后答辩委员会一致通过,并建议授予以上三位同学博士学位。
  2004年5月25日下午,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2004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在兰大一分部衡山堂敦煌所会议室举行。这次参加答辩的硕士研究生共有4名,西北师范大学王三北教授主持了本次论文答辩,其他答辩委员为郑炳林教授、陆庆夫教授、杜斗城教授、王冀青教授。参加本次答辩的硕士研究生及其学位论文题目如下:杨君:《隋及唐前期的河西佛教》;谢静:《敦煌石窟中的鲜卑族服饰文化研究》;江海云:《唐五代敦煌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研究》;徐志慧:《敦煌本〈华严经·入法界品〉及相关问题研究》。经过紧张的提问和回答,最后答辩委员会一致通过,并建议授予以上四位同学硕士学位。
 
 
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赴西安参加
中国史学会会议并作大会发言
 
  中国史学界第七次代表大会于2004年4月14日至17日在陕西师范大学进行,与会代表120余人。
  14日上午在陕西师范大学国际会议中心开幕,金冲及会长作了报告,陕西师范大学校长赵世超致词。会议三天,通过金冲及会长的报告,选举产生了中国史学界第七次理事会和会长、副会长。新一届理事会由105人组成,会长李文海(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副会长由何芳川(原北京大学副校长,现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院长)、郑师渠(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于沛(中国社科院世界史所所长)、陈祖武(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所长)、马敏(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姜伯勤(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张海鹏(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所长),秘书长由张海鹏同志兼任。甘肃地区理事二人:张培德(西北师范大学教授、甘肃省史学会会长)、郑炳林(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会议期间还进行了学术研讨,主题:二十世纪的历史学研究回顾与新世纪史学展望。郑炳林教授作了《二十一世纪敦煌学研究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的发言,引起与会到表的强烈的反响和赞誉。
 
 
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赴北京参加
“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国际学术研讨会”
 
  由法国科学研究中心中国文明研究组、法国科学研究中心东方与西方考古研究组、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法国远东学院、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处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为期三天的“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4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国际图书馆举行,会议地点设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文会堂,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有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及国内的正式代表30人,列席代表40人,共提交学术论文28篇。会议由喜马拉雅基金会赞助。本次大会于2004年4月23日上午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二层文津厅开幕,大会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主持,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詹福瑞先生、法国驻华使馆文化处文化专员满碧艳先生、北京大学代表张希清教授、法国远东学院代表华澜先生、法国科学研究中心代表童丕先生等先后致辞。开幕致辞完后,由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法国驻华使馆文化处文化专员满碧艳先生、山西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张庆捷先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代表邢福来先生、西安市文物局局长孙福喜先生、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罗丰先生为大会开幕剪彩。开幕式之后,与会代表到国家图书馆馆藏珍品展示室参观了“从撒马尔干到长安——粟特人在中国的文化遗产”展览。随后进行大会发言,发言主题有:1、萨宝与贸易;2、社会学与粟特聚落;3、宗教与艺术等三方面的内容。
  粟特人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课题,特别是考古学界对此贡献非常大,本次会议引起关注的是关于考古新发现西安史君墓发掘报告,主要由西安市文物局局长孙福喜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杨军凯介绍了最近西安市发现的史君墓发掘情况,最近几年考古学界在粟特人问题上有很多考古新发现,山西太原的虞弘墓,出土有雕刻精美祆教艺术的石棺床,发现最为集中是西安地区,有安伽墓、史君墓和正在发掘的康业墓,这些墓葬都出土有墓志和祆教内容的石棺床。特别是在史君墓中出土有粟特文和汉文写的墓志铭,孙福喜论文《北周史君墓志铭考释》对汉文墓志铭部分进行了研究,提出史君墓志铭是一个汉文水平不高的粟特人所作。杨军凯《西安北周史君墓石椁图像初探》详细介绍了史君墓的形制、石椁的构建及其图像,进而探讨了入华粟特人的丧葬习俗和袄教信仰,指出入华粟特人在葬俗汉化的同时,粟特文化也对汉文化传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之发生了一些变化。吉田丰《关于新出土粟特文·汉文双语墓志的粟行文部分》对西安北周史君墓石椁南壁椁门上方的横枋上题刻的粟特文墓志进行了转写和汉译,并对该墓志中对历史研究最有价值的地名、称号及纪年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考订。兰州大学郑炳林教授参加会议并发表了《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的胡姓居民与聚落》,通过对晚唐五代归义军时期敦煌的粟特胡性居民、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的袄教信仰、晚唐五代敦煌的胡姓聚落晚唐五代归义军政权对胡姓聚落的管理等相关问题的考订,证实了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粟特聚落的存在,并深入探讨了敦煌妇女的宗教信仰、社会生活和婚姻状况,总结出了晚唐五代敦煌地区胡姓妇女社会生活的基本特征和地区特征。
 
 
北京大学历史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荣新江教授
在兰大举办学术讲座
 
  应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和历史文化学院的邀请,著名敦煌学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职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荣新江先生于5月25日(星期二)下午3:30—5:30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教学楼B区502举办专题讲座,题目为:“中国敦煌学研究与国际视野”。
  荣新江教授是著名的敦煌学家,主要从事敦煌吐鲁番学、中西文化交流史、隋唐史、西北民族史、西域史研究。著有《吐鲁番》、《话说敦煌》、《中国所藏大谷收集品概况--特别以敦煌写经为中心》、《于阗史丛考》、《英国图书馆藏敦煌汉文非佛教残卷目录(S.6981-13677)》、《敦煌邈真赞校录并研究》、《海外敦煌吐鲁番文献知见录》、《归义军史研究──唐宋时代敦煌历史考索》、《敦博本禅籍录校》、《鸣沙集──敦煌学学术史与方法论的探讨》、《敦煌学十八讲》、《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敦煌学新论》、《仓石武四郎中国留学记》等,在国内外敦煌学界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与学术影响。
  本次讲座的内容,主要就敦煌学这门国际性显学的发展历程及其所具有的国际性格等作了精彩的讲解。前来听讲的主要有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历史文化学院其他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及部分青年教师及本科生。荣新江教授指出,敦煌学在二十一世纪仍然是学术新潮流,进而分析了中国敦煌学研究的现状,比较了国内外在敦煌学研究方面的不同视野。荣新江教授的演讲生动有趣,内容丰富,视野广阔,为我们学习和研究敦煌学有着极大的帮助,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受益良多,赢得了兰大学子的热烈欢迎。
 
 
美国密西根大学艺术系宁强教授来兰大讲学
 
  宁强教授,1962年生于四川,198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并到敦煌研究院工作,从事佛教艺术研究,在敦煌艺术研究上发表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成果,先后任院长助理、助理研究员。1991年进入哈佛大学美术系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曾在圣地亚哥大学、密西根大学任教,现任密西根大学艺术系教授、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宁强教授是从事敦煌佛教艺术研究的著名专家,在国内外有很大影响,所著《敦煌学史》、《敦煌佛教艺术》等著作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很高赞誉。特别是其所著《敦煌佛教艺术》一书获台湾地区学术著作最高奖。
  应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敦煌学研究所的邀请,美国密西根大学艺术系教授、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宁强先生于2004年6月21日至6月25日间在兰州大学作《敦煌学中西方研究之异同》等学术报告四次,前来听讲的主要有历史文化学院的硕士与博士研究生、中青年教师、敦煌学研究所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以及部分其他院系的本科生。宁强教授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中西方敦煌学研究的现状,从敦煌文献、佛教艺术等方面分析了中西方研究的异同,指出在敦煌文献方面中西方都重视敦煌文献的整理,但西方则重于对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文献的历史背景、价值和意义,而中方则重于对文献的注释与历史的考索。在佛教艺术方面中西方都重视对佛教石窟壁画及绢画等佛教艺术品的图像学解读,但西方则重于对图像原型的研究,而中方则重于图像与文献的结合。宁强教授的报告内容详实,角度新颖,使我们获益良多。
 
 
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当选为社科联副主席
 
  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于3月22日至23日在兰州宁卧庄宾馆隆重举行。来自全省社科界的代表、特邀地表、社科单位社会科学工作者、省社科联第二届常委会成员共200余人参加会议。
  3月22日上午的大会开幕式由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宝生主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苏荣、省委副书记、省长陆浩、省委副书记马西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盛有清、省政协副主席周宜兴等出席,并与全体代表合影留念。
省委副书记马西林代表省委、省政府发表重要讲话。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铁成同志代表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二次委员会作了工作报告。本次大会选举产生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三次委员会及其领导班子。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宝生同志当选为第三届委员会主席,李铁成、周述实(兼)、苗德新、白守双、范鹏(兼)、王嘉毅(兼)、郑炳林(兼)当选为副主席,崔建伟当选为秘书长。会议通过了《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章程》。省上主要领导同志亲临指导会议,这样高规格的哲学社会科学盛会在我省实属少见。这次大会有一个高屋建瓴的重要讲话,有一个求真务实的工作报告,有一个与时俱进的《章程》,产生了一个精干务实的领导班子,开出了效率,开出了水平,开出了风采,是一个团结的大会,必将对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的进一步繁荣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