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标识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LOGO

基地简介 基地简介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地简介 > 基地简报

敦煌学基地工作简报2007年第2期(总第30期)

2009年07月24日 00:00 点击: 次 作者: 来源:

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赴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访问交流并举行学术讲演会
 
  应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高田时雄教授邀请,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于2007年5月21日至30日赴京大人文研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学术访问与交流,并于26日下午在人文研举行了一场学术讲演会。
  在日访问交流期间,郑教授就敦煌学研究与国际交流合作等事宜,与高田教授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交流,希望发挥敦煌学重点基地与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的作用,加强沟通与交流,共同推动敦煌学的发展。
  5月26日下午,郑教授在人文研作了题为《晚唐五代敦煌僧尼饮酒违戒》的学术讲座,根据大量的敦煌文书探讨了晚唐五代敦煌僧尼的饮酒现象,针对佛教戒律的规定与执行等问题,对这一饮酒现象的由来、原因进行了讨论与蠡测。郑教授的观点是:(1)晚唐五代归义军时期僧尼饮酒现象,肇始于吐蕃时期;(2)晚唐五代敦煌寺院存在着违戒酿酒与饮酒的现象;(3)蠡测敦煌僧尼饮酒的原因,是8世纪初粟特人入徙敦煌与吐蕃对敦煌的统治所造成的。郑教授的观点,引起了敦煌佛教史专家竺沙雅章教授的很大兴趣,他说在日本僧尼可以饮酒成家,故学者对这一现象未予关注,没想到在大量敦煌文书中蕴涵了如此有趣的重要课题。郑教授讲演后,京大高田时雄、斋藤智宽、王丁等先生及大阪大学坂尻彰宏先生等人提了问题,郑教授逐一作了回答。同时,作为研究饮食问题的专家、正在京大做访问学者的高启安教授也回答了一些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很好的交流讨论,加深了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5月28日,郑炳林教授向京大人文研赠送了敦煌所新近出版的图书,高田时雄教授也回赠了一些图书,并陪同郑教授参观了人文研及其资料室。
  在日期间,郑教授还参观了东京国立博物馆、奈良国立博物馆、京都御所、二条城等地,购买了《东方学》、《东方学报》、《东洋文献目录》、《艺术学》、《中国绘画史》等约三百本书,在与京都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同时,也加强了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日文资料的建设。
 
敦煌学研究所冯培红副教授参加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唐代研究のために特別講演会”
 
  2007年3月12日下午,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举行了一场“唐代研究のために特別講演会”。应人文研高田时雄教授邀请,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冯培红副教授、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金石组史睿研究员,作为本年度讲演会的参加者。
  冯培红副教授首先作了题为《论唐五代藩镇幕职的带职现象——以检校、兼、试官为中心》的讲演,该文是他在大阪大学从事博士后期间的研究成果之一,共7.5万字,分十个部分:(1)带职及其所指;(2)带职(京职事官)的研究史;(3)检校、兼、试官的创置及其在中唐以前的变迁;(4)使职的出现及其与京职事官的结合——兼论藩镇带职之起源;(5)藩镇幕职的带职范围;(6)带职的阶序及其序列化;(7)幕职与京官之间的迁转——以带职为纽带;(8)带职的功用;(9)带职的滥授与纳钱;(10)余论:带职制度对宋代官制的影响及其消亡。中国古代的官制,向以宋制最为繁难,而宋制之形成则始自于唐。唐代藩镇幕职本无品秩,必须带散官、职事官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官职,而作为带职之一的职事官最为重要与复杂。作者从两《唐书》、两《五代史》、墓志、文集、《全唐文》、《唐会要》等大量史料中搜集了大量的资料,首先检讨了中、日两国学者对带职问题的研究史,其次追源探讨检校、兼、试官的创置与带职的起源,然后考察了带职的范围、阶序、迁转及滥授、纳钱等问题。这篇论文是作者原先研究以归义军为个案的唐五代藩镇官制的延续。讲演完后,冯培红回答了高田时雄、辻正博、王丁、史睿诸先生提出的问题。休息15分钟后,史睿研究员作了题为《〈显庆礼〉所见唐代礼典与法典的关系》的讲演。
  这个“唐代研究のために特別講演会”已经连续进行了三年,先后三次邀请了王丁、陈怀宇,刘屹、余欣,史睿、冯培红等六人来京大人文研作了学术讲演。今年这些讲演论文将由京都大学结集正式出版。
 
敦煌学研究所刘永明副教授应邀参加
首届中国国际道德经论坛
 
  4月22至27日,首届中国国际道德经论坛在西安、香港两地召开,在西安开幕,香港闭幕。我校历史文化学院、敦煌学研究所副教授刘永明应邀出席会议并参加了学术讨论。
  本次论坛集学术、文化、宗教活动于一体,盛况空前。论坛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中国道教协会主办,由国际道德经论坛陕西组委会、国际道德经论坛香港组委会承办。论坛主题是“和谐世界,以道相通”,旨在为全世界研究和运用《道德经》思想的人士,搭建对话、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弘扬道家道教文化,服务当代社会,共建和谐世界。
  论坛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向论坛发来贺信,中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中国政协副主席刘延东出席论坛并发表了讲话,中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出席了论坛在香港举行的闭幕式。论坛还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法国前总统德斯坦、英国菲利浦亲王也为论坛发来贺信。
  参加论坛的有来自17个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道教界人士、专家学者、工商界人士以及有关社会人士。
  论坛活动包括学术讨论、楼观老子说经台扩建落成大典及祈祷世界和平法会、《太平颂》音乐歌舞晚会、道教文化展览、《道德经》版本、译本展、儒释道三教对话、及81位高道祈福仪式等。学术讨论设四个分议题:1、《道德经》与和谐文化;2、《道德经》与生态环保;3、《道德经》与现代管理; 4、《道德经》与养生健康。
  本次论坛是我国为构建和谐世界、弘扬道家文化、推进道家道教文化建设的一次空前的学术文化活动。刘延东在论坛开幕式上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政协的发言表达了国家对《道德经》及道家文化的认识,她指出,《道德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其睿智思想穿越时间和空间、跨越信仰和国度,经世而长存,历久而弥新。《道德经》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这次论坛在千年古都西安揭幕,在国际大都市香港落幕,象征着《道德经》进一步从古老走向现代,从中国走向世界。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在学术发言中反思了在历史进程中,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变化,揭示了产生于农耕时代的道家经典《道德经》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思想之无可替代的价值。
  参加本次论坛的各界代表约有400余人,参加学术讨论的中国及世界各地、各界学者约有110人左右。刘永明提交了《老子思想与道教炼养学的心脑关系》论文,参加了“《道德经》与养生健康”的学术讨论和发言,并在论坛闭幕式学术总结报告中得到好评。
 
敦煌学研究所王冀青教授赴英国伦敦出席
“纪念敦煌学一百年国际会议”
 
  应英国科学院(The British Academy)、大英博物院(The British Museum)和英国国家图书馆(The British Library)的邀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冀青于2007年5月15日至6月3日访问英国。
  在英国访问期间,王冀青教授于5月17日至19日参加了分别在英国国家图书馆、大英博物院和英国科学院3个分会场举办的“纪念敦煌学一百年(1907—2007年)国际会议”。这次国际会议的主题是:反思英国考古学家奥莱尔•斯坦因(Aurel Stein,1862—1943年)于1907年在中国甘肃省敦煌莫高窟从王圆禄道士手中劫获大批藏经洞出土文物这一人类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回顾此后百年间国际敦煌学发展的脉络,及其对东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展望未来国际敦煌学发展的趋势。来自中国、英国、美国、法国、俄国、德国、印度、日本等国的近百位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有30多位敦煌学家在会议上宣读了论文。王冀青教授于5月17日上午宣读论文,题目是《1907年斯坦因与王圆禄及敦煌官员之间的交往》(Aurel Stein’s Dealings with Wang Yuanlu and Chinese Officials of Dunhuang in 1907),首次公布他十余年来研究斯坦因敦煌考古日记和考古账簿的成果,对100年前斯坦因与王圆禄之间的秘密交易细节进行了披露。
在英期间,王冀青教授还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英国藏斯坦因敦煌考古档案文献研究”进行了调研和图书资料搜集工作,走访了英国科学院、大英博物院、英国国家图书馆、英国国家美术馆、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学术机构。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还有北京大学教授荣新江,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秘书长柴剑虹,新疆师范大学教授朱玉麒。
 
敦煌学研究所冯培红副教授在大阪大学东洋史研究室
“出土文書ゼミ”作学术报告
 
  2006年10月,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冯培红副教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派遣,到大阪大学东洋史研究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参加了“出土文書ゼミ”、“西域漢文演習”、“東洋史合同演習”三门课程。
  2007年5月12日,在大阪大学东洋史研究室的“出土文書ゼミ”上,冯培红副教授就敦煌文书P.3863《河西都防御招抚押蕃落等使翁郜状》作了发表,同时就《归义军节度观察使官印问题申论》(36500字)一文作了报告。参加这次ゼミ的有大阪大学森安孝夫教授、荒川正晴教授、京都大学吉田豊教授、大阪教育大学伊藤敏雄教授、甲南大学非常勤讲师坂尻彰宏,大阪大学赤木崇敏、中田美絵,以及京大博士生山本孝子、阪大博士研究生铃木宏節、白玉冬、斋藤茂雄,研究生石川祯仁,共13人。P.3863文书上钤有“河西都防御使印”,学术界历来皆认为是归义军官印,《归义军节度观察使官印问题申论》一文考证认为与归义军无关,而是在凉州的河西都防御使所使用的印鉴;同时还对归义军节度观察使所使用的官印的使用背景等进行了新的考证,得出了一些新的论点。这些论点,既有对森安教授《河西归义军节度使官印及其编年》一文的商榷,又有对其文的补充申论,得到了森安教授的肯定,也获得其他人的认同。
 
法国著名汉学家马克•卡林诺斯基教授来我校讲学
 
  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的邀请,法国巴黎高等实验研究学院宗教系教授,法国远东学院法国汉学研究所著名汉学家,马克•卡林诺斯基教授于2007年6月1日至3日给我们带来了两场精彩的学术讲座。
  有关敦煌数术占卜文献的研究是近年来敦煌学研究领域中的新热点。马克教授是法国汉学界研究数术占卜的知名学者,以研究敦煌术数文献见长,发表有《 敦煌数占小考》、《占卜、科学与宗教》等多篇学术论文。
  6月1日晚上,在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会议室,马克教授作了题为《敦煌数字占卜研究》的讲座,马克教授逐一介绍了敦煌文献中的十余数字占卜文献。数字占卜是一种运用辅助工具、通过数学方法演算出一个公式来占卜的一种方法。马克先生还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数字占卜的名称、演算工具、演算法、卦数、卦层数、每层分数、卦分析、卦辞,使同学们对数字占卜有了直观的了解。最后,马克先生通过对数字占卜的研究,认为数字占卜在中古时期的敦煌地区比较流行,并认为那些数字占卜资料与那时的宗教有一定的关系。
  6月3日下午,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举行了以《敦煌数术文化与中国中古社会》为题的讲座。马克先生从敦煌数术文献的分类、敦煌数术文献的编辑学、敦煌数术的社会历史背景及敦煌数术文化在中国数术文化史上的地位等方面介绍了敦煌数术文化及相关问题。这次讲座使同学们对中古时期的敦煌数术文化及其反映的中古敦煌的历史社会等方面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著名汉语史专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Victor Mair
教授来我校讲学
 
  作为兰州大学和美国耶鲁大学共建“国际佛教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交流项目,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的邀请,美国著名汉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Victor Mair(梅维恒)教授来我校讲学。Victor Mair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是美国著名的汉语史专家,主要从事东亚语言,文学,中亚考古研究。
  Victor Mair教授于6月11-12日,在兰州大学一分部敦煌学研究所做了题为《西方敦煌学研究述评》和《东西方之研究不同视野》的报告。报告主要介绍了主题为“敦煌遗书发现一百年”国际学术会议,该会议由不列颠科学院、大英博物院、不列颠图书馆联合举办,于2007年5月17日至19日在伦敦召开。
  汉语史研究是Victor Mair教授研究的另一个重点,6月12日下午,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明远楼320会议室,Victor Mair 教授给本科生及敦煌学研究所的硕博士研究生作了关于佛教词汇“格义”研究的精彩讲座。这场题为《中国佛教史上的格义论检讨》的演讲中,Victor Mair教授简单地介绍了传统观念上“格义”的意义。Victor Mair教授从语言文字学角度出发,解释了“格义”的本义及引申义;以及通过对佛典、道藏等传世文献中“格义”一词的检索,详细分析了“格义”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出现及发展史。认为“格义”即是“事数”,是“属”,归类,用数目列举项目。“事数”之数,是有分析性的数字分类,所以“格义”与数字分类有关。如五阴、十二入之类。它是一种解释,与佛典翻译无关,是当时少数佛教徒想用“格义”来应付如同潮水般随着佛教传入而涌如中国的大量遍了号码的分类一览表、概念一览表等,进行的极短暂而且不成功的一种尝试。是由竺法雅与他的弟子们为了解除佛典理解中的困难,而作的一种尝试,大约过了不到五十年,就被道安等推翻了。 Victor Mair教授发现,在全部佛藏中,“格义”出现的次数不超过24此,而且常常是重复资料。《道藏》中未发现任何关于“格义”的例子。“格义”与玄学无关,也不能证明“格义”与理学有关。
  Victor Mair教授说,他用了30年的时间解决了这个问题。他的精深研究很有说服力,令敦煌学研究所的同学们大开眼界。
 
国家文物局邓文宽研究员来我校讲学
 
  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的邀请,国家文物局邓文宽研究员来我校讲学。
  邓文宽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敦煌学家,主要从事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和隋唐五代史研究,是研究敦煌吐鲁番天文历法文献的知名专家,出版有《敦煌天文历法文献辑校》、《敦煌吐鲁番出土历日》、《敦煌吐鲁番学耕耘录》、《大梵寺佛音—— 敦煌莫高窟 < 坛经 > 读本》、《敦煌本禅籍录校》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6月3日上午,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邓先生给兰大本科生及敦煌学研究所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作了一场题为《中国古代历日文化及其在东亚地区的影响》的讲座。邓文宽先生首先从文化学和历史学两个角度,简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历日文化的概况,中国古代历日文献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大影响。随后,他运用大量科学数据讲述了闰月的来历及其基本原理,指出在研究中要注重“阴阳合历”这一概念。之后,邓先生结合传世文献、敦煌吐鲁番文献、考古资料等,具体地介绍了中国古代历日文化的内涵,认为历日文化中也有很多科学的内容,同时还有很多复杂的数术内容。邓先生还简要地介绍了历法与日书相结合的具注历日的产生及对在民众中的影响,及具注历日中有关九宫、六甲纳阴、年神等相关内容。最后,邓先生通过对东亚汉文化圈中中国古代历日文化对当地历日文化影响的考察,介绍了中国古代历法在日本、朝鲜半岛及东南亚诸国的流传情况,及其对当地本土历法产生的影响。
  邓先生最后还耐心细致地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邓先生言语风趣、学识渊博,深入浅出的讲解天文历知识,为同学们欠缺的天文历法知识补了重要的一课,使同学们如沐春风,受益良多。
 
日本九州大学井手诚之辅教授来我校做学术讲座
 
  6月10日,受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郑炳林教授的邀请,日本九州大学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日本著名的美术史专家井手诚之辅教授来到榆中校区,在东区教学楼A区601为广大师生做了一场题为“作品的个性与通性——外来佛教研究的实际问题”的讲座。这是历史文化学院2007年历史学国家重点文科基地学术论坛第六讲。
  井手先生说,面对一幅佛画,首先要做的是提出一个思路、一个流程,从而找到一个一个切入点,然后通过研究加入自己的思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研究的,不仅仅是它的作者,他所处的朝代以及作品的风格、分类。我们需要更进一步地了解这一幅画像所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状况。井手先生还向大家介绍了一些他关于佛画研究的结果。比如,据他考证,14、15世纪从中国的南宋时期传入日本的佛画大约有500幅以上,从朝鲜传入日本的有169多幅。而研究这些佛画的首要问题是——它们的出土地。他说这是最不容忽视的,究竟这些佛的画像是自中国还是自朝鲜半岛传入日本。
  在讲座的过程中,井手先生用幻灯片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佛画。这些佛画每一幅都精美绝伦,但是幅幅风格迥异。井手先生解释说这说明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另外,井手先生谈到现在对于佛画的国籍,相关研究的学者之间有很多的分歧,但是都没有确凿的实物可以考证,我们只能借助一些文献记载来加以推理。也就是说,很多时候,文献乃是研究佛画的“指南针”。但是这同样也容易给人以误导——比如,认为画着观音像的佛画都出自吴道子之手。因此,光靠文献记载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要结合画像的细节以做出更好的判断。他提到古代浙江宁波作为中日交流的一个港口,其对于佛画研究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最后,井手先生与历史文化学院的老师同学们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台湾南华大学文学系郑阿财教授来我校进行敦煌学讲座
 
  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的邀请,台湾南华大学文学系教授兼敦煌学研究中心主任郑阿财教授来我校讲学。从6月13-6月22日,郑阿财教授在学校一分部和榆中校区,分别作了6场学术报告。
  6月13日下午,郑阿财教授向榆中校区的同学们作了一场题为“台湾敦煌学研究发展与现况”的讲座。郑教授首先从台湾敦煌学写本的收藏讲起,提出敦煌学是一门以资料为核心的新兴学科,因此应首先从资料方面入手进行研究。他指出,台湾地区敦煌学资料的收藏的数量虽然有限,但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接着,他就敦煌学研究中文字是基础、目录是门径这一基本准则谈起,讲述了台湾敦煌学的研究从探索到入门进而发展到现在的概况,其间他强调了潘重规先生在台湾敦煌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接下来,郑教授向大家展示了从1988~2006年台湾地区敦煌学博士、硕士论文目录。他还希望研究人员在以后的研究中能够更好地把敦煌艺术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切实做好课题方面的拓展。
  接着这一报告,郑教授还作了以下讲座:
  1、敦煌诗歌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2、敦煌赋研究的研究范畴与发展;
  3、敦煌蒙书研究的深化与拓展;
  4、我研究敦煌学的历程与心得;
  5、台湾敦煌文学研究的成果与方法。
  郑阿财教授毕业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主要从事敦煌学、中国佛教文学、文献学。出版了《敦煌孝道文学研究》、《敦煌写本新集文词九经抄研究》、《敦煌文献与文学》、《1908-1997敦煌学论著目录》、《1998-2005敦煌学论著目录》等著作,及敦煌学研究相关期刊论文百余篇。郑阿财教授还兼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国际敦煌学联络委员会委员、中国唐代学会理事、中国民俗学会理事等职务,是国内外知名的敦煌学家。
 
敦煌学博士论文答辩
 
  2007年6月2日,又有五位敦煌学博士研究生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参加本次论文答辩的有以下几位同学:
  陈琪,论文题目:《敦煌遗书书法浅探》,指导教师:郑炳林教授;
  谢静,论文题目:《敦煌石窟中的少数民族服饰研究》,指导教师:樊锦诗研究员、郑炳林教授 ;
  韩锋,论文题目:《敦煌本儒家文献研究》,指导教师:陆庆夫教授 ;
  赵晓星,论文题目:《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密教研究》,指导老师:陆庆夫教授;
  陈双印,论文题目:《敦煌写本〈诸山圣迹志〉校释与研究》,指导老师:郑炳林教授。
  答辩委员会由国家文物局文物研究所邓文宽研究员、敦煌研究院李正宇研究员、敦煌研究院马德研究员、敦煌研究院杨富学研究员、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郑炳林教授、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陆庆夫教授组成,邓文宽研究员任答辩委员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