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标识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LOGO

基地简介 基地简介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地简介 > 基地简报

敦煌学基地工作简报2006年第3期(总第27期)

2009年07月24日 00:00 点击: 次 作者: 来源:

美国康涅纳格纳州大学、兰州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宁强先生来敦煌学基地讲学

  2006年8月,受聘为兰州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的宁强先生前来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讲学交流。宁教授自从受聘以来,担任了兰州大学国际佛教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成为兰大敦煌学基地敦煌与丝绸之路石窟佛教艺术研究的骨干成员,并且经他牵线搭桥,为耶鲁大学与兰州大学共建研究中心达成了协议。
  宁教授在考察西北地区石窟艺术之后,于16日在敦煌学基地举行了两场次学术讲座,将最新考察成果介绍给基地师生。上午9点,宁教授以“丝绸之路北道新疆佛教石窟考古艺术的新发现”为题,相继介绍了喀什三仙洞石窟、库车克孜尔石窟群、焉耆七格星石窟、阿艾石窟、吐鲁番伯孜克里克千佛洞、北庭寺院、哈密、阿克苏等地的佛教石窟艺术遗迹。下午2:30,则以“丝绸之路南道新疆佛教石窟考古艺术的新发现”为题,介绍了策勒、和田、于阗、民丰等地的佛教石窟艺术与最近考古发现的情况。
  宁教授的讲授内容,重点在于新资料的调查与发现,比如喀什三仙洞虽然内容残少,但却是从印度、中亚传入中国新疆地区的最早地区,对其时代的判定具有重要的内容;对阿克苏地区建筑风格的讨论,这座城选择了北欧的建筑风格,而不用伊斯兰教、佛教及其他艺术风格样式,旨在说明宗教艺术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发现不久的阿艾石窟也提供了不少新的艺术内容;哈密地区的佛教艺术遗迹,为说明佛教艺术从新疆吐鲁番到河西敦煌之间的传播提供了很好的中介。而南疆地区的佛教艺术遗迹更为唐宋之际的于阗和敦煌之间的艺术上的密切联系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宁教授以丰富的图片材料,为我们展示了古代新疆地区丝绸之路佛教艺术考古的新材料。这是继上次宁教授为我们讲授“从印度到日本:佛教艺术的传播”之后对本课题进一步深入的调查与研讨。
  敦煌学基地的师生听了宁强教授的讲座之后,就新疆佛教艺术及与敦煌石窟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提问,探讨了佛教艺术从新疆传播至河西乃至中原的过程与异同点,使基地师生获得了许多新知,扩展了学术视野和研究领域。

 
台湾圆光佛学研究中心、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和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联合举办“2006年甘肃石窟考察研习营”

  继2005年海峡两岸甘肃石窟考察研习营之后,台湾圆光佛学研究中心、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和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联合举办“2006年甘肃石窟考察研习营”,这次研习营考察活动由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台湾圆光佛学研究中心教授郭佑孟、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马德研究员主持,考察活动的内容以参观并解读石窟为主,同时安排相关课程讲座,学术论文交流,分组讨论等等。课程内容分石窟考古、图像研究、义理禅法与论文交流四大主题。
  2006年8月21日海峡两岸甘肃石窟考察研习营如期举行,参加这次石窟研习营考察活动的主要有台湾和大陆两地的成员。这次石窟研习营考察活动于9月2日结束,前后共12天,主要参观了天水麦积山石窟、仙人岸石窟、大象山、拉梢寺石窟、庄浪云崖寺石窟、北石窟寺、河水博物馆、天梯山石窟、武威文庙、马蹄寺石窟、安西博物馆、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五个庙石窟等。在活动过程中,白天参观石窟,主要采用学员自行观察,老师讲解点拨,兼以现场提问讨论的方式进行。当晚针对全天的考察,师生共会进行讨论交流。这次学术考察活动中的专题讲座主要有:郑炳林《关于麦积山石窟研究的几个问题》、马德《敦煌藏文文献整理演示文稿》、郭佑孟《石窟图像结构解析方法的反省》及《中唐石窟图像结构的解读方法》、赖文英《陇东石窟造像的涅盘思想》、屈直敏《中国石窟寺三教合一造像研究——以仙人崖三教造像为中心》、黄韵如《石窟图像专着评析》、于向东《陇东石窟造像初探》、沙武田《敦煌石窟历史的重构——对吐蕃期洞窟诸现象的审视》等。学员交流论文主要有:刘又铣《法华经变之龙女成佛图初探》、释证彦《法华经五千比丘退席说之研究》、释律玄《十一面观音法门的理论与实践》、林怡蕙《敦煌晚期密教石窟之研究:以莫高窟465窟为例》、赵晓星《吐番统治敦煌时期的密教特点与定位》、张善庆《马蹄寺千佛洞第8窟中心塔柱南面与礼忏受戒活动》。由于在场与会人士出身背景各有来历,有的专攻图像义理学,有的出身于历史学,有的主修艺术学,因此,每一个问题我们都可以得到不同角度的观察与分析,故而通过研习讨论,彼此皆能得到更宽广的视野与见解,收获颇丰。
  2006年海峡两岸甘肃石窟考察研习营,是继2002年、2005年“海峡两岸研究生敦煌石窟研习营”活动之后,又一次举办的海峡两岸石窟考察研习活动,由此加强了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培养两岸年轻佛教艺术研究人才,意义深重。

 
日本大阪大学森安孝夫与荒川正晴教授、早稻田大学石见清裕教授等一行十一人来敦煌学基地进行学术交流

  2006年8月31日—9月1日,由日本大阪大学森安孝夫教授、早稻田大学石见清裕为正、副团长的学术代表团,来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代表团中还有大阪大学的荒川正晴教授、坂尻彰宏、赤木崇敏、铃木宏节、白玉冬及弘前大学助教授松井太、神户外国语大学非常勤讲师影山悦子、九州大学田先千春、中央民族大学张铭心教授等。
  8月31日,敦煌学研究所副所长冯培红副教授接待了日本学术代表团,进行交流。9月1日,安排参观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图书馆所藏的敦煌文献、吐鲁番和都兰等地出土的绢织物等文物,由冯培红副所长和党燕妮陪同,参观得到了博物馆林健副馆长、图书馆郭向东馆长和历史文献部易雪梅主任等的支持。下午,在兰州大学敦煌学基地会议室举行了学术交流,郑炳林所长、陆庆夫副所长、杜斗城教授、王冀青教授、刘永明副教授、屈直敏副教授、魏迎春讲师、兰州商学院敦煌商业文化研究所副所长高启安教授及基地博、硕士研究生参加了学术交流。双方就各自的学术研究领域与成果、今后的研究计划与合作意向等作了广泛的交流,而且双方还互相赠送了出版的研究成果,如森安孝夫教授向敦煌学基地和郑所长赠送了一套《内陸アジア言語の研究》杂志、《中央アジア出土文物論叢》、《シルクロードと世界史》等论著,敦煌学基地向大阪大学东洋史研究室和代表团个人赠送了《敦煌学辑刊》杂志、《敦煌石窟艺术概论》、《敦煌归义军史研究三编》、《敦煌佛教艺术论文集》等论著。日本学术代表团还参观了研究所、敦煌学资料中心。冯培红副教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派遣,将于10月赴大阪大学访学一年,这将进一步加强双方的学术交流。

 
敦煌学基地郑炳林教授、冯培红副教授赴南京师范大学参加“转型期的敦煌学:继承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6年9月7日至11日,由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南京师范大学共同举办的“转型期的敦煌学:继承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大陆与台湾、日本、俄国、德国等国的学者约60人参加了会议。
  兰州大学敦煌学基地郑炳林所长和冯培红副教授参加了这次会议,分别提交并宣读了《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的胡风胡化现象》、《关于归义军节度观察使官印问题的一些补充》两篇论文。前者重点从胡名的现象出发,探讨本地区汉人胡化及受胡风影响的问题,这一论点受到了日本学者上山大峻先生和中华书局柴剑虹的支持和称赞,指出不仅要关注胡姓问题,对胡名的研究也同样甚至更加重要,这种研究方法继承了陈寅恪先生的研究理路。后者对森安孝夫所著《河西归义军节度使官印及其编年》一文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再讨论与补充,也是其对归义军官制研究的继续。

 
敦煌学基地郑炳林教授等应邀参加“《法藏敦煌藏文文献》
首发式暨敦煌藏学国际学术讨论会”

  2006年9月12日至16日,由西北民族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联合主办的“《法藏敦煌藏文文献》首发式暨敦煌藏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在西北民族大学召开,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齐陈骏教授、陆庆夫教授、杜斗城教授、王冀青教授、冯培红副教授、刘永明副教授应邀参加了会议。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在2006年度社科基金申请中
取得显著成绩

  在2006年度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申请中,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有四个项目通过评审,获得资助,其中一般项目有魏迎春《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清规戒律演变研究》、黄维忠《佛教与吐蕃社会》,青年项目有王兰平《唐代敦煌汉文景教写经研究》,西部项目有韩春平《敦煌学数字化问题研究》。
  2005年度,敦煌学研究所有三个项目获得国家社科规划项目的资助,本次国家社科项目申请的成功在去年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到目前为止,敦煌学研究所近年来所承担的国家项目共计达15项,除今年所获项目之外,还有国家九五重点项目《唐五代宋初敦煌归义军史研究》;一般项目《敦煌艺术论》、《唐五代敦煌饮食文化研究》、《唐五代敦煌社会经济文献词汇研究》、《吐蕃佛教与社会》;青年项目《敦煌归义军职官制度研究》、《敦煌纸本画研究》、《吐蕃统治河陇西域制度研究》;西部项目《唐五代敦煌妇女社会生活研究》、《敦煌写本相书研究》、《敦煌佛教中的佛书与传统医学研究》、《敦煌数据库研究》等。
  另外,敦煌学研究所副所长冯培红副教授的《汉宋间敦煌大族研究》项目获得甘肃省社会科学项目的资助。

 
2006年9敦煌学研究所举办著名专家系列讲座

  2006年9月15日至9月22日,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的邀请,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秘书长、中华书局编审柴剑虹先生,我国著名唐史、敦煌吐鲁番学专家、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所长朱雷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南京师大六朝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李天石教授,长期从事历史文献学、中国民族史、藏族史、佛教、藏传佛教、宗教学理论等研究的中央民族大学陈楠教授等四位教授先后来我所讲学。
  1、柴剑虹先生的讲座
  9月15日上午,柴剑虹先生为敦煌学研究所全体师生做了题为《转型期的敦煌学研究》。柴先生认为,敦煌学横向研究的范围非常之广,它既包括历史、宗教,又包括文学、艺术。然而,敦煌学纵向研究的范围又非常狭窄。在敦煌学经过百年发展、各个领域都取得显著成绩的今天,敦煌学研究正处在一个转型期,即敦煌学的研究应该“回归”到各个学科,在各个学科发展的大背景下来重新认识和研究敦煌学。柴先生认为,中国的强大有赖于中国文化力量有发展和强大,其中包括中国人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解读能力和阐释能力。研究敦煌历史应融入整个中国乃到整个世界历史的研究中去,这样才会有新的史观,新的史书出现。他以敦煌本《秦妇吟》为例,认为这首唐代诗坛的重要佚作,却在敦煌留有抄本,这是唐代诗歌繁荣的典型例子。此外,他还从古代敦煌的居民成分、寺院教育等方面,着重强调在人文背景下研究敦煌学的重要意义。柴先生是敦煌学届的著名专家,还曾长期担任《文史杂志》主编,可以说是文史兼同,他的讲座幽默风趣,给大家留下很难忘的印象。
  2.李天石先生的讲座
  李天石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经济史、中古社会史、魏晋唐宋史、敦煌吐鲁番文献的教学与研究,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江海学刊》、《敦煌学辑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9月17日晚,李天石教授在榆中校区为本科生作了《罗马奴隶与唐代女婢的比较》,对罗马奴隶和唐代奴婢从来源上进行了比较,之后从杀奴权问题、婚姻权问题、财产权问题、个人权利的方面进行了法律地位的比较,总体看来,得不出唐朝奴婢比罗马奴隶地位高,反之,从法律上看,甚至更低,原因有三:1、罗马、唐朝不同社会经济特点与历史文化背景决定了奴隶、奴婢制度的不同。2、罗马法与唐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奴隶、奴婢法律地位的不同。3、思想体系的来源不同。李天石教授的讲座语言流畅,语调清朗,同学们积极提问,李教授认真讲解,整个讲座场面气氛热烈。9月18日上午,李天石教授在一分部敦煌学研究所会议室作了题为《从敦煌吐鲁番文献看贱口登录形式的演变》的讲座,同样使同学们开阔了学术视野,打开了学术思想。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3.朱雷先生的讲座
  朱雷先生是我国著名唐史、敦煌吐鲁番学专家,师承著名唐史学家唐长孺先生,参加唐长孺先生主持的吐鲁番文书的整理工作,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多部。9月19日至9月22日,朱雷先生分别在榆中校区、一分部衡山堂敦煌学研究所会议室为研究生、本科生做了5次学术讲座,计有《目尽尺幅 神驰千里》、《吐鲁番出土文书与晋唐社会》、《均田制度的若干问题》、《汉唐社会发展的趋势与曲折》、《假中有真 真中有假》。朱先生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对诸多问题进行了精辟的阐述。同时,朱先生还尽可能告诉大家该怎么去学习研究、面对问题该怎么解决,并且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启示大家要建立起信心,要认真学习,做好研究。朱先生的讲座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习信心,对提高我校敦煌学和唐史研究水平将产生很大的积极作用。
  4.陈楠先生的讲座
  陈楠教授是著名的藏族史、藏传佛教研究专家,长期从事历史文献学、中国民族史、藏族史、佛教、藏传佛教、宗教学理论等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她分别于9月18日和9月20日做了《印度宗教与印度社会》、《明代藏传佛教在内地的影响》两次讲座。在《印度宗教与印度社会》讲座中,陈教授从印度历史的发展情况入题,向大家介绍了介绍了印度历史和印度宗教的发展。印度的宗教,教派众多,现无法确定印度到底有多少种宗教。大抵上,在印度信徒较多的宗教有六种: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耆那教、大同教。印度教是印度国信徒最多的宗教,而佛教是全球三大宗教之一。这两种宗教的共同点是:相信因果报应,主张非暴力、不杀生。所以,甘地的非暴力思想是有深刻社会背景和历史渊源的,而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印度对世界的的贡献,不只是古代的文化成就,还有由宗教发展出的来甘地非暴力主义。在《明代藏传佛教在内地的影响》讲座中,陈先生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西藏的历史,佛教在西藏的传播历程、主要是佛教与西藏固有的宗教苯教之间的融合的过程,并自明代以来藏传佛教向内地的传播历史以及藏传佛教的现状等。陈教授的语言风趣诙谐,以自己渊博的学术知识,又结合了自己留学印度、西藏实地考察的大量图文资料,使听众如浴春风,收获良多,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以上著名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使敦煌学研究所的师生们了解到了很多学术前沿成果,并在研究方法、思路等方面受到很大的启发。敦煌学研究所的研究生们都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见到这些著名的专家学者,聆听他们讲学,因而积极发言,提出不少学术问题。几位专家热情地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互动,使同学们受益匪浅。同学们表示希望经常能够举办这样的讲座。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领导视差敦煌学研究基地

  2006年9月22日上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基金处处长曾康、副处长陈学文在兰州大学科研处常务副处长霍红辉同志的陪同下,视察了敦煌学研究所。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就各项工作和我校敦煌学未来发展的设想作了汇报,规划办的领大充分肯定了基地的工作,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作了重要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