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学基地进行新一轮专兼职研究人员聘任工作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与敦煌研究院联建)于1999年底被教育部批准为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首批十五家基地之一。2003年通过教育部中期评估。基地专兼职研究人员实行三年一聘,到2005年9月第二轮聘任已经结束。从2005年10月开始,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进行了新一轮的专兼职研究人员聘任工作。
按照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管理体制”中第七条的规定,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所长)由依托学校校长聘任,双方签订责任、权利、利益明确且具有法律效力的定期聘任合同,兰州大学校长李发伸教授与被聘专家郑炳林教授签订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聘任合同书》。又根据《管理办法》“人员管理”中的有关规定,基地专兼职人员由主任(所长)按“带(给)课题和经费进基地、完成课题后出基地”的要求聘任,签订责任、权利、利益明确且具有法律效力的定期聘任合同,同时由所在单位开具专兼职人员的驻所研究证明。
本次聘任的基地专兼职研究人员的合同时间是从2005年10月至2008年9月,为期三年。聘任的专职人员有:兰州大学的陆庆夫教授、杜斗城教授、王冀青教授、齐陈骏教授、胡之德教授、冯培红副教授、屈直敏副教授、刘永明副教授、魏迎春讲师,敦煌研究院的樊锦诗教授、施萍婷教授、贺世哲教授、彭金章教授、马德教授、赵声良教授、张先堂教授、杨富学教授、殷光明教授、王惠民教授、沙武田助研等20人;兼职人员有:兰州大学的汪受宽教授、王乃昂教授、刘满教授、樊保良教授、刘光华教授,北京大学的荣新江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的郝春文教授、武汉大学的陈国灿教授、美国密西根大学的宁强教授等9人。同时还聘任了陈双印同志为基地行政秘书。
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被兰州大学聘任为敦煌学哲学社会科学
创新基地(I类)学术与管理委员会主任、首席专家
2005年12月18日,兰州大学在本部机关楼311室举行了“兰州大学985工程‘创新平台(基地)’学术与管理委员会聘任仪式”,由兰州大学常务副校长李廉教授主持。
经学校“985工程”领导小组暨“985工程”建设工作小组、“211工程”法人组织工作机构2005年第五次会议研究决定,聘任郑炳林教授等7人为各科技创新平台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的学术与管理委员会主任、首席专家,郑炳林教授被聘任为敦煌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I类)学术与管理委员会主任、首席专家,兰州大学校长李发伸教授为各位受聘专家颁发了聘书。郑炳林因赴欧洲考察访问,敦煌学研究所副所长冯培红出席了聘任仪式。
聘任仪式后,李发伸校长就985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作了讲话,指出985工程项目是实行学科交叉、建设研究型大学国家队的重要内容,鼓励各入选的科技创新平台和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首席专家和研究人员去争取国家重大项目,树立拿到国家项目即标志着进入了国家队的意识。同时,李校长对科技创新平台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学术与管理委员会主任的职责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希望通过985工程建设,把兰州大学的学科建设与学术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实现把兰大建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奋斗。
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当选甘肃省
宣传文化系统拨尖创新人才
根据甘肃省委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厅《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有关精神,并经省委组住专家进行严格认真的评选,2005年11月评选结果揭晓,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当选为甘肃省文化宣传系统拔尖创新人才。
这次评选活动是甘肃省委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厅组织开展的,旨在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管理实施意见》和《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拨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精神。在各市州党委宣传部和省直宣传系统有关单位推荐的基础上,经过专家评审、省拨尖创新评选领导小组审议决定,郑炳林等64位同志为首批甘肃省宣传系统拨尖创新人。
郑炳林教授与沙武田博士合著的《敦煌石窟艺术概论》出版
由郑炳林教授、沙武田博士合著的《敦煌石窟艺术概论》一书,于2005年8月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在兰州大学讲授“敦煌艺术概论”课程讲义的基础上,进行修订而成的,并得到兰州大学教务处教材建设基金项目的支持。该书共36万字,插图丰富,图文并茂,是一本适合于高校敦煌石窟艺术方向的研究生及爱好敦煌艺术的本科生使用的极佳教材。
全书共分十章:第一章《敦煌石窟艺术研究省思与检讨》、第二章《敦煌石窟艺术内容与主题概述》、第三章《敦煌石窟建筑艺术》、第四章《敦煌石窟彩塑艺术》、第五章《敦煌石窟壁画艺术》、第六章《敦煌藏经洞艺术品》、第七章《莫高窟北区石窟艺术》、第八章《敦煌石窟艺术各时代代表洞窟》、第九章《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的敦煌石窟艺术》、第十章《敦煌石窟艺术研究中的几个重点与难点问题》。
郑炳林教授赴上海师范大学讲学
应中国吐鲁番学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域外汉文古文献研究中心郝春文教授的邀请,2005年11月7-12日,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赴上海师范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讲学,为域外汉文古文献研究中心的博、硕士研究生和历史文化学院的本科生作了两次专题讲座。
郑教授为上海师范大学域外汉文古文献研究中心的博、硕士研究生作了题为《敦煌文献中的解梦书和相书》的专题讲座;为历史文化学院的本科生作了题为《敦煌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专题讲座。郑教授语言诙谐,讲授生动,现场气氛热烈,受到上海师大学生的热烈欢迎。
郑炳林教授、魏迎春讲师赴上海师范大学参加
“敦煌学知识库国际学术研讨会”
随着电脑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敦煌学研究资料的数字化在近年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对大多数从事敦煌学研究的专家和学者来说,敦煌文献的数字化和敦煌知识库的构建,仍然还是一个新问题。有鉴于此,上海师范大学域外汉文古文献研究中心、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于2005年11月13-14日召开了“敦煌学知识库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日本、美国、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学者专家40余人,提交论文10余篇,此外大会还挑选了以前发表的有关敦煌文献和石窟数字化和敦煌学数据库的论文16篇,使与会者熟悉和了解了目前敦煌学信息资源应用的情况和现状,这对于推动敦煌学数字化研究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魏迎春讲师参加了这次会议。郑所长还向上海师范大学域外汉文古文献研究中心赠送了研究所主办的《敦煌学辑刊》一套以及研究所新近出版的专著《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三编》、《敦煌石窟艺术概论》、《枳室史稿》等书,双方进行了良好的学术交流。
赵晓星博士生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2005年9月9-13日,“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两岸三地”——文史哲药领域)在山东大学举办,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2004级博士生赵晓星参加了本次论坛,她是继去年参加武汉大学举行的“2004年全国博士生论坛”之后又一次代表兰州大学出席论坛,是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培养高层次研究人才的体现。
“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是国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为了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提升我国博士生整体培养质量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展示我国博士生学术研究水平的窗口。
此次论坛根据不同的学科设置了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药学四个分论坛。截至8月1日,论坛组委会共收到包括港澳台等地 60 余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博士生提交的论文 617 篇。经过专家评审、学术委员会审定,遴选出 200 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进行大会交流。与此同时,论坛组委会邀请了相关学科领域的国内一流专家在论坛期间做前沿学术报告和论坛点评工作。赵晓星作为博士生代表参加了这一盛会,并且在历史分论坛上宣读了她的论文《火神阿耆尼与佛陀双头瑞像》。论文宣读之后,赵晓星同学还流利、简明、清晰地回答了诸多专家学者以及与会部分博士生提出的相关学术问题,并就某些问题引出的其他问题作了简短的说明,充分展现了我所博士生的学术水平和学术风采,受到了与会相关专家和学者的好评,同时也达到了丰富知识、交流思想、探索前沿、拓宽学术视野的目的。
敦煌学研究所第九回日本朝日新闻社派遣
留学生举行学术答辩会
2005年11月26日上午,在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会议室举行了日本朝日新闻社派遣第九回敦煌学研修生的研修报告学术答辩会。这次派遣的研修生共有三位,他们完成了在兰州大学的修习课程和敦煌石窟考察之后,最后举行学术汇报答辩会。参加答辩的留学生为:饭岛广子(日本筑波大学博士)、佐藤有希子(日本东京大学修士)、田中裕子(日本早稻田修士)。答辩专家组由兰州大学郑炳林、陆庆夫、杜斗城、王冀青教授,敦煌研究院李正宇、赵声良、王惠民、杨秀清、谢生保、马德研究员和沙武田助研等组成。李茹博士生担任了翻译工作,魏迎春为秘书。
(一)题目:试探书风变化与同时代造形之间的关系—以敦煌石窟艺术为中心
报告人:饭岛广子,日本筑波大学博士
(二)题目:试论莫高窟毗沙门天王图像
报告人:佐藤有希子,日本东京大学修士一年级
(三)题目:敦煌石窟壁画中的天马图像研究
报告人:田中裕子,日本早稻田修士二年级
经过认真严肃的答辩,三位同学汇报精彩,观点新颖,答辩热烈,最后顺利地通过了这场答辩会。日本朝日新闻社自1997年第一回派遣敦煌学研修生以来,至2005年度已为第九回派遣(其中2003年因“非典”特殊情况,没有派遣留学生)。到目前为止,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已为日本培养了敦煌学研修生1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