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标识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LOGO

基地简介 基地简介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地简介 > 基地简报

敦煌学基地工作简报2005年第2期(总第22期)

2009年07月24日 00:00 点击: 次 作者: 来源:

敦煌学基地杜斗城教授、赵声良研究员获得
2004年度教育部基地重大招标项目立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2004年度重大招标项目有两项,一为“散见甘肃佛教石刻造像的调查与研究”,二为“敦煌石窟北朝美术史研究”。兰州大学杜斗城教授、敦煌研究院赵声良研究员投标这两个项目。
  经过教育部社政司科研处组织专家进行严格而认真的评审,最后专家组同意立项,这两个项目获得了顺利通过。2005年6月20日,教育部社政司已专门下文,同意立项并拨付首批经费7万元。
  这是教育部敦煌学基地自建立以后设立的第四批基地重大招标项目。通过基地重大项目的建设,在科学研究水平与产出成果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使基地研水平获得了很大的提高。
 
 
敦煌学基地陆离博士“吐蕃统治河陇西域时期制度研究”
获得200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
 
  在200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申报过程中,敦煌学研究所博士生陆离申报的“吐蕃统治河陇西域时期制度研究”获准立项为青年项目,这是继兰大敦煌学研究所博士生冯培红2000年“敦煌归义军职官制度研究”、2002年高启安的“敦煌饮食文化研究”、2003年沙武田的“敦煌纸本画研究”、2004年黑维强“敦煌社会经济文献词汇研究”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之后,敦煌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获得的又一次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这也反映了敦煌学基地博士生人才的培养水平。
 
 
敦煌学基地王冀青教授《斯坦因与日本敦煌学》、《斯坦因第四次
中国考古日记考释》二书荣获甘肃省优秀图书奖一等奖
 
  去年年底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王冀青教授的《斯坦因与日本敦煌学——英国牛津大学藏斯坦因考古档案日本敦煌学史文献研究》、《斯坦因第四次中国考古日记考释——英国牛津大学藏斯坦因第四次中亚考察旅行日记手稿整理研究报告》二书,经过甘肃省人民政府组织专家进行严格而认真的评审,于2005年1月获得了甘肃省优秀图书奖一等奖。
  王冀青教授的这两本书是他长期从事国际敦煌学史和斯坦因档案研究的成果和结晶,也是国家重点出版图书“国际敦煌学丛刊”(约30种专著)的前两种专著,共100万字。《斯坦因第四次中国考古日记考释——英国牛津大学藏斯坦因第四次中亚考察旅行日记手稿整理研究报告》,共55万字,主要是对1930年8月11日至1931年7月2日斯坦因第四次中国考古日记手稿进行整理、翻译、考释和研究。该手稿藏于牛津大学。《斯坦因与日本敦煌学——英国牛津大学藏斯坦因考古档案日本敦煌学史文献研究》,共45万字,主要依据英国斯坦因与日本敦煌学家之间的往来通信、斯坦因在日本撰写的旅行日记和游记等资料,对斯坦因与日本敦煌学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敦煌学博士文库”出版第二本专著
高启安博士《唐五代敦煌饮食文化研究》
 
  高启安是兰州大学历史文献学(含:敦煌学、古文字学)专业的第二届博士毕业生,2000年9月入学,导师为郑炳林教授、樊锦诗研究员,于2003年5月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顺利通过。经过认真而严格的评选,高启安的博士学位论文《唐五代敦煌饮食文化研究》被确定为兰州大学优秀博士论文。经过一年多的修改,高启安的博士论文被纳入敦煌学基地的“敦煌学博士文库”,于2004年12月由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继杨富学《回鹘文献与回鹘文化》之后本套文库中的第二本著作。
  该书前面有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撰写的《〈敦煌学博士文库〉缘起》,并由郑炳林先生作序。该书的出版,填补了敦煌学、饮食文化史及唐五代史研究的空白,推动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还需要说明的是,这本书是高启安在攻读博士期间申请到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五代敦煌饮食文化研究”的最终成果。
 
 
2005届敦煌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举行学位论文答辩会
 
  2005年5月30日,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2005届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在兰大一分部衡山堂敦煌所会议室举行。这次参加答辩的博士研究生共有4名:陆离、杨明芬、沙武田、黑维强。
  上午举行的是陆离、杨明芬两位同学的答辩。答辩委员会主席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郝春文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委员为:北京理工大学赵和平教授,敦煌研究院施萍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敦煌研究院李正宇研究员,西北师范大学李并成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郑炳林教授、博士生导师,杜斗城教授、博士生导师。
  答辩人陆离同学系2002级博士研究生,导师为施萍婷研究员、郑炳林教授,其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吐蕃统治河陇西域时期制度研究》,主要对吐蕃统治河陇西域时期在这里推行的政治、军事、法律、经济、宗教制度进行了研究,认为这些制度或源出吐蕃本土而杂以汉制,或因袭汉唐典章而混合蕃俗,有的内容还源自天竺、突厥等地,是吐蕃与唐朝等周边国家、民族文化交流的产物,对后来的归义军、西夏及吐蕃各政权都产生过深远影响。其中政治方面的有职官、告身、大虫皮、军事、驿传、法律、司法等制度,经济方面的有赋税、劳役、仓廪、市券等制度,宗教方面的有寺户、僧官等制度。
  答辩人杨明芬(释觉旻)同学系2001级博士研究生,导师为郑炳林教授、樊锦诗研究员,台湾新竹人,曾就读于台湾大学图书馆系、美国罗格斯大学。其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唐代西方净土礼忏法研究——以敦煌莫高窟西方净土信仰为中心》,主要对西方净土信仰在中国的传播、修持行仪、莫高窟西方净土变图像,结合文献与石窟图像对石窟图像功能作另一种角度的解读。
下午举行的是沙武田、黑维强两位同学的答辩。答辩委员会主席由北京理工大学赵和平教授担任,委员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郝春文教授、博士生导师,敦煌研究院施萍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敦煌研究院李正宇研究员,西北师范大学李并成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郑炳林教授、博士生导师,陆庆夫教授、博士生导师。
  答辩人沙武田同学系2001级博士研究生,导师为郑炳林教授、樊锦诗研究员,其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敦煌画稿研究》,主要以藏经洞白描稿作为基本资料,对敦煌壁画、绢画、麻布画、纸本画等绘画品所依据画样画稿进行探讨研究,力图看到敦煌各类绘画产生的详细过程。论文以对画稿的图像学分析为基础,分别运用了考古学、文献学、历史学、美术史等多种方法多角度思考问题,不局限于单一的画稿图像研究,尽可能说明与画稿相关的诸多问题,动态和静态研究相结合,以小见大,进行由个案、分类到普遍性问题再到综合的逐级研究。
答辩人黑维强同学系2002级博士研究生,导师为郑炳林教授、樊锦诗研究员,其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敦煌、吐鲁番社会经济文献词汇研究》,主要对敦煌、吐鲁番出土的唐五代社会经济文献中的词汇进行考释研究,指出敦煌、吐鲁番社会经济文献的价值在于同时代性、真实性、丰富性、口语性强等特点。论文分析了敦煌、吐鲁番社会经济文献词汇的构成成分;发掘了文献中的一批新词、新义,考释了一些疑难词语;调查了文献中来自佛教和西北一些民族语言中的外来词;分析了文献词汇与现代方言词汇的关系,通过现代西北方言考释了文献中的一些难解词语;通过大量的实事说明了文献对辞书的修订、完善是不可缺少的,文献可以解决大型工具书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词条漏收、释义不确、释义不全、例证滞后、例证不后、孤证、无证等;论文还对文献中的几个重要词头、词尾作了讨论,所发掘的一些词语为同时代文献所少见。
  经过紧张的提问和回答,最后答辩委员会一致投票通过,并建议授予以上四位同学博士学位。
 
 
著名敦煌学家、首都师范大学郝春文教授来敦煌学基地讲学
 
  应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的邀请,著名敦煌学家、首都师范大学郝春文教授于从2005年5月30日在来敦煌学基地进行了一次学术讲座。
  郝春文教授,1955年生于北京,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学术委员、兼职教授。郝先生在敦煌社邑文书、佛教史研究等领域贡献巨大,著有《敦煌历史与文化》、《敦煌社邑文书辑校》、《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会生活》、《敦煌文献论集》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是著名的敦煌学家。
郝教授在敦煌学基地举行的学术讲座题目为“从冲突到兼容:中古时期的敦煌社邑与佛教”。前来听讲的主要是敦煌学基地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中青年教师。郝教授精于敦煌社邑文书的整理与研究,他通过自己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到今天对敦煌社邑文书的研究,向大家介绍了中古社邑的演变、敦煌社邑及其与佛教的关系等问题,包括自身对敦煌社邑文书及中古社邑问题的学术理路的发展变化,使我们深受启益。
 
著名敦煌学家、美国密西根大学宁强教授来敦煌学基地讲学
 
  应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的邀请,著名敦煌学家、美国密西根大学宁强教授来基地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讲学活动,从2005年6月9日至22日开设敦煌学系列学术讲座和座谈。
  宁强教授,1962年生于四川,198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并到敦煌研究院工作,从事佛教艺术研究,先后任院长助理、助理研究员。1991年进入美国哈佛大学美术系攻读博士学位,1997年毕业后曾在圣地亚哥大学(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密西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任教,现任密西根大学艺术系教授、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兼职教授、兰州大学佛教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宁教授著有《中国敦煌学史》、《敦煌佛教艺术》、《政治、宗教、艺术——敦煌第220窟研究》等著作,发表论文多篇,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赞誉。《敦煌佛教艺术》一书获台湾地区学术著作最高奖。
这次宁教授在敦煌学基地举行学术敦煌佛教艺术方面的学术讲座与座谈活动,分上午座谈、下午讲座的形式。题目为:1、佛教艺术研究重点探讨之一(座谈);2、印度佛教艺术与敦煌(讲座);3、佛教艺术研究重点探讨之二(座谈);4、日本佛教艺术与敦煌(讲座);5、图像妇女史之一(座谈);6、佛教艺术研究在西方(讲座);7、图像妇女史之二(座谈);8、供养人与造像(讲座);9、图像妇女史之三(座谈);10、天堂与地狱(讲座)。前来听讲的主要是敦煌学基地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中青年教师。宁教授在讲座和座谈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地介绍了从印度到中国)再到日本的佛教艺术东传之路,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分析了中西方佛教艺术与敦煌学研究的情况,内容翔实,角度新颖,视野开阔,使兰大学子获益良多。
  此外,宁教授还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为本科学生做了一次《隔岸观火——在美国研究中国历史》的学术讲座,深受兰大学子的好评。
 
 
著名敦煌学家、北京理工大学赵和平教授来敦煌学基地讲学
 
  应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的邀请,著名敦煌学家、北京理工大学赵和平教授来敦煌学基地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讲学活动,从2005年5月31日至6月15日开设敦煌学系列学术讲座和座谈。
  赵和平教授,1948年生于河北,198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曾在北京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工作,任教授。赵先生在敦煌写本书仪研究方面贡献巨大,著有《唐五代书仪研究》、《敦煌写本书仪研究》、《敦煌表状笺启书仪辑校》、《敦煌本〈甘棠集〉研究》,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是著名的敦煌学家、唐史专家。
  这次赵教授在敦煌学基地举行学术敦煌学学术讲座与座谈活动,题目为:1、陈寅恪先生与敦煌学;2、陈寅恪先生与司马温公《资治通鉴》;3、周一良教授的学术成就;4、武则天与甘肃境内弥勒大像;5、武则天发愿文初步研究;6、敦煌表状笺启书仪研究;7、敦煌写本书仪的内容;8、晚唐时代一种综合书仪的综合研究;9、刘邺与《甘棠集》;10、敦煌学研究的一些经验。前来听讲的主要是敦煌学基地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中青年教师以及敦煌研究院的同志。
此外,赵教授还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为本科学生做了一次《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学术讲座,深受兰大学子的好评。
 
 
敦煌学基地杜斗城、王冀青两教授应邀参加“情系敦煌
——两岸文化联谊行”盛大活动并作讲座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甘肃省政府共同举办、甘肃省文化厅具体承办的“情系敦煌——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于2005年7月2日至12日在甘肃省展开。这次活动,是继“情系三峡”、“情系黄山”、“情系香格里拉”之后,内地与港、澳、台文化、历史、艺术、考古、民俗、博物等界的学者、专家在大陆的第四次盛大联谊活动,共有200多人参加,在甘肃省境内先后了天水、兰州、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等地,进行座谈并交流经验。
  应会议活动邀请,兰州大学有三位学者作为嘉宾参加了此次活动,这三位学者是敦煌学基地的杜斗城、王冀青教授、博士生导师和文学院的柯杨教授。他们参加了在河西走廊的考察活动,并作了河西丝路文物及敦煌学的报告,受到了代表们的好评。另外,敦煌学基地博士生导师樊锦诗等在敦煌参加了此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