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标识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LOGO

基地新闻 基地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地新闻 > 基地新闻

敦煌学研究所举办“中国古代边疆研究”讨论会

2009年07月16日 22:46 点击: 次 作者: 来源:

  2009年7月15日,美国丝绸之路基金会在兰州大学一分部衡山堂五楼敦煌学研究所会议室举办“中国古代边疆研究”首场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有美国丝绸之路基金会边疆研究项目组的全体成员,其中包括斯坦福大学丁爱博(Albert E. Dien)教授,耶鲁大学何咪咪(Mimi Yiengpruksawan)教授,北京大学罗新副教授等来自美国、中国、英国、法国的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讨论会的兰州地区专家学者有敦煌研究院李正宇研究员,西北师范大学李并成教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德芳研究员,以及兰州大学刘光华教授、樊保良教授、陆庆夫教授、王冀青教授、伏俊琏教授、冯培红教授、王晶波教授、刘永明副教授、屈直敏副教授、魏迎春讲师、陈双印讲师以及敦煌学研究所的博硕士研究生40余人。

  上午,丝绸之路基金会诸位学者首先参观敦煌学研究所图书资料中心,其后讨论会正式开始,由敦煌学研究所冯培红教授与北京大学罗新副教授分别介绍与会学者。冯培红教授着重将敦煌学基地自创建以来的发展历程、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做了的介绍,又将研究所十年来与国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情况做了详细说明,希望进一步加深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之后,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伏俊琏教授做了题为“陇上长城与陇右文学”的专题报告,伏教授从甘肃现存秦、汉、明时代的长城入手,介绍保存相对完整的陇右长城遗址,并由古老、苍茫、厚重而残缺不全的陇右长城引出陇右文学,陇山陇水、玉塞萧关、祁连昆仑、黄河长城、大漠戈壁等意象铸造了陇右文学悲壮高亢、倔强蓬勃的筋脉,而陇右文人孤傲耿直的人格和卓尔不群的文格则在中国文学史上放出了奇异的光彩。

  下午,分别由斯坦福大学丁爱博(Albert E. Dien)教授教授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德芳研究员做专题报告。斯坦福大学丁爱博(Albert E. Dien)教授教授作了题为“粟特人史君墓:一个萨宝的一生”的专题报告。丁教授通过对2003年西安发现的北朝时期粟特人墓葬的研究,对墓葬主体部分石棺床提出了新的见解,丁教授认为石床上精美的雕刻,真实反映了萨宝史君的一生,是其生命旅程的真实写照,从出生、长大、狩猎,到带领商队出行,甚至居所的变迁,再现了粟特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反映出祆教、摩尼教、基督教和佛教等宗教对其生活的影响。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德芳研究员做了题为“甘肃汉简的发现与收藏”的专题报告,张德芳研究员首先介绍了敦煌汉简、居延汉简、居延新简、武威仪礼简、王杖简、医药简、马圈湾汉简、悬泉汉简等汉简的发现与收藏情况,张德芳研究员强调甘肃汉简的发现数量占全国汉简发现数量的83%,是研究河西史、丝绸之路史乃至中亚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必将推动西部民族关系、政治法律、社会生活等研究领域的新进展。

  每场报告之后,都有30分钟的时间供大家提问,诸位专家学者就自己所关注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无论是博学的老专家,还是年轻的博硕士研究生,抑或是中青年学术骨干,都踊跃发言,积极讨论,报告人以及诸位专家学者就所提问题进行了认真详细的答疑,一天的时间匆匆而过,在激烈的讨论中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标。美国丝绸之路基金会成立于1996年,一直以促进各国研究者之间的科研合作、互动交流为宗旨,是沟通东西方文化的一座桥梁,此次讨论会是丝绸之路基金会“中国古代边疆研究”考察团的首次讨论会,在随后的20天,考察团将赴宁夏、内蒙、辽宁考察研讨。此次学术考察将首场讨论会选在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既是对我们的信任,也是对我们的以后发展的鞭策,在学术世界化的今天,只有不断加强与海内外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只有不断的走出去、引进来,才能使敦煌学研究所在学术发展的大潮中勇往直前,不断取得新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