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标识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LOGO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 通知公告

敦煌西域与丝路系列讲座——Bakyt Amanbayeva、Kyrym Altynbekov教授

2018年03月19日 22:58 点击: 次 作者: 来源:

      为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中亚五国学术界之间的各方面交流,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将邀中亚五国文保、考古、文博等领域的尖顶学者专家,联合举办《丝路来风——中亚专家讲丝路系列讲座》学术交流活动。

  此次系列讲座时间为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共分为7期,每期为7天。系列讲座第一期将于2018年3月18日至3月25日在西安及兰州两地举行,在我校的讲座安排如下:

  讲座一:

  主讲人:BakytAmanbayeva(巴克特·阿曼巴耶娃)  翻译:DanabekovaAigerim(马兰)  题目:丝路遗珍——碎叶城考古收获  时间:3月21日15:00-18:00  地点:兰州大学一分部衡山堂504教室

  讲座内容:阿克--贝希姆古城遗址位于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60公里,是丝路上一座重要城镇,最早建于5世纪。古城遗址由内城——沙赫里斯坦、外城——拉巴特组成。自上世纪30--50年代至今,吉尔吉斯斯坦考古学家与其他国家的学者持续进行联合发掘,成果显著。20世纪30--50年代发现佛教寺庙、基督教堂、大型墓葬群、中世纪宫殿等重要遗址;1996年至2008年间发现基督教堂建筑群、生产作坊、平民住宅等。

  从2012年起,阿克--贝希姆古城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由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日本帝京大学联合进行。通过对阿克--贝希姆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证明碎叶城曾经是中亚诸多绿洲城邦之一,其城市布局体现了中亚城镇的特点,即统治者居住于城镇的中心部分,而外城则是随着商业活动的发展而逐渐兴建起来的。阿克--贝希姆遗址曾发现来自中国的丝绸、皮革、龟符、漆器和铁器以及金银器,来自其他国家的玻璃器皿、宝石、中亚土特产等等。在其内城——沙赫里斯坦还出土了大量的手工艺品,比如透雕佛像铜牌、玻璃瓶残片、陶器、烛台、各种钱币,如唐朝通行的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大历通宝和突骑施可汗铜钱。这些考古收获证明了阿克--贝希姆曾经是一座手工业十分发达、经济贸易活动活跃的城镇。近期日本帝京大学丝绸之路遗迹考古团队于遗址发现大量带汉字的瓦片,初步判断有可能是唐代碎叶城遗物。

  讲座二:

  主讲人:Kyrym Altynbekov(克里木·阿勒腾别科夫)  翻译:樊荣女士  题目:浴火重生的斯基泰文物  时间:3月22日8:30-12:00  地点:兰州大学一分部衡山堂504教室

  讲座内容:近年来,通过克里木岛团队的不懈努力,使得整个哈萨克斯坦地区的几千件艺术品得以保存下来,其中伊塞克古墓的“金人”、塔克塞墓群1号墓萨尔马特女祭司服饰复原以及塞种人战士装束,是本次与大家分享哈萨克斯坦考古工作之精华。

  哈萨克斯坦金人是哈萨克斯坦国家历史的象征之一,于1969-1970年被发掘,年代为公元前5至前4世纪。在原木建造的墓室中曾经发现了金箔、铁剑、匕首、青铜镜等陪葬品,4000多件金箔和金银锻打或铸造的牌饰将墓主装扮成金质的塑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应是库拉赫——金人的帽子,它不仅可以作为王冠,也是一种独特的宇宙模型。

  萨尔马特人是生活在古代欧亚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是曾经的南俄草原霸主。萨尔马特女祭司墓位于哈萨克斯坦西部捷列克地区,墓葬年代为公元前6至前5世纪,出土时发现了丰富的陪葬品,包括装饰服装和金饰、玻璃珠及器皿等,尤其是独特冠饰显示墓主应为一位具有显赫社会地位的女祭司。

  克里木岛科学修复实验室完成的塞种人时代军事头领服饰复原工作,将2800年前塞种人军事头领形象复原。军事头领服饰的主题是猛兽之王——老虎。游牧民族以及中亚国家的国王、首领在狩猎猛兽时的场景,标志统治者的力量、强大、勇敢、荣耀等,在古代政治生活中中占据重要地位。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018年3月19日